秋热次高仲贻韵
痴暑如痴人,吝权不肯脱。
凉风戒七月,尚贪朝夕活。
云雷动地来,一夜雨声潭{左氵右聒}。
老火无晶光,奔迸气褫夺。
我思疏仲翁,千载犹饥渴。
父子腰金黄,照眼光泼泼。
车马趋其门,市井等讙聒。
从容相与言,身名如聚沫。
功成不还乡,患至将谁掇。
相随出关去,浩然不可遏。
挽饮东都门,颓颜酒微抹。
迎迓走儿童,争取霜髯捋。
歌呼接日夜,弹筑杂击钵。
时时问余金,趣卖供酾割。
落落丈人行,器度自轩豁。
子孙汝何知,徒蹙求田頞。
迩来宦途险,凭谁为铲{左发右刂}。
冥行罥荆刺,进退俱有括。
胡不观四时,寒暑递推斡。
强聒不知几,斥逐齐旱魃。
得失何怪事,书空漫咄咄。
要须慎其初,毋轻弦去筈。
我本一散翁,涉世多迂阔。
何如二大夫,安枕无臲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痴迷于盛夏的人儿啊,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
进入凉快的七月,仍然渴望追求生活的美好。
乌云翻滚雷霆四起,一夜之间滂沱大雨打在寂静的潭水边。
久经沧桑的老者已无曾经的辉煌,只能勉力维持现状。
我想念那疏散而清高的仲翁,他的精神千年之后仍然让人感慨万分。
那时他们父亲儿子均有着金色的荣光,闪耀着明亮的眼眸。
车马络绎不绝地来到他们的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热情喧嚣。
他们从容地与人交流,轻视名利如同泡沫。
成功之后他们未曾回乡炫耀,因为他们知道人生的祸患随时可能降临。
于是他们结伴离开故乡,走向远方,心中豪情壮志无法阻挡。
在东京城的门口痛饮,满面沧桑略带醉意。
孩子们欢笑着迎接他们,争先恐后地摸他们花白的胡须。
歌声笑语夜以继日,还有那拨动的琴弦和击打的陶罐。
他们时常问我还有多少金子,以便卖掉换些酒喝。
这些都是谦谦君子,他们都有着豁达的气度。
他们的子孙并不真正理解他们,只是愁眉苦脸地担心着田地。
如今官场艰险,靠谁去扫除一切荆棘呢?
他们在黑暗中的行动就如同穿梭在荆棘丛中,无论是进是退都有困阻。
为什么他们不观察四季的变化,寒暑交替自然而然?
一味地强求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只会被无情地赶走。
人生得失本就稀松平常,何必因此而惊讶不已呢?
重要的是谨慎对待开始的事情,不要轻率地舍弃手中的箭。
我是一个四处游荡的老人,处世经验颇多却有些迂腐。
我要如何赶上这两位伟大的长者,安心生活再无忧虑呢?
去完善
释义
1. 痴暑:酷热难熬的夏天。
2. 吝权:吝啬,舍不得放掉权利。
3. 戒:到了,临近。
4. 潭{左氵右聒}:形容雨水敲打地面的声音。
5. 老火:指炎热的天气。
6. 晶光:指阳光。
7. 褫夺:剥夺,失去。
8. 疏仲翁:指的是孔子弟子疏广。
9. 千载:千年,长久的意思。
10. 金黄:黄金的光芒。
11. 泼泼:光芒四射的样子。
12. 市井:城市中的市场。
13. 讙聒:嘈杂的声音。
14. 聚沫:比喻短暂、无常的事物。
15. 掇:拾取,这里指遭受祸患。
16. 浩然:正义凛然的样子。
17. 挽饮:挽留饮酒。
18. 颓颜:衰老的面容。
19. 霜髯:白胡子。
20. 弹筑:用乐器演奏歌曲。
21. 击钵:敲击瓦罐。
22. 趣卖:催促卖出。
23. 酾割:斟酌选择。
24. 落落:稀疏的样子。
25. 器度:气量、度量。
26. 轩豁:开朗,明亮。
27. 蹙求田頞:皱着眉头向别人请求土地。
28. 迩来:近来。
29. 宦途:做官的道路。
30. 凭谁:依靠谁。
31. 铲{左发右刂}:铲平,消除。
32. 罥荆刺:被荆棘绊倒。
33. 进退俱有括: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有阻碍。
34. 胡不观四时:为什么不学习四季轮回的道理呢?
35. 推斡:推移,转变。
36. 强聒:强行劝说。
37. 斥逐:驱逐。
38. 齐旱魃:像旱魃一样迅速清除麻烦。
39. 怪事:奇怪的事情。
40. 书空:在空中写字。
41. 谩咄咄:唠叨。
42. 要须:需要。
43. 慎其初: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始。
44. 毋轻弦去筈: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45. 涉世:经历世事。
46. 迂阔: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行为。
47. 安枕无臲卼:安稳地睡觉没有担忧和恐惧。
去完善
赏析
《秋热次高仲贻韵》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一首五言诗。此诗通过对秋热天气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和贫富差距,以及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首联“痴暑如痴人,吝权不肯脱”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炎热如同一个执着的人,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力。这既是自然界的写照,也是对人间世态的讽刺。
颔联“凉风戒七月,尚贪朝夕活”,尽管秋风已起,但人们仍然贪恋着世间的生活,渴望在这短暂的清凉中求得生存。
颈联“我思疏仲翁,千载犹饥渴”,作者想起了古时的贤人,他们虽然历经千年,但其精神仍然在人们心中饥渴难熬。
接下来的数联,诗人描述了富人的生活场景:“车马趋其门,市井等讙聒。从容相与言,身名如聚沫。”这些富有之人门前车水马龙,他们的言论也被众人传颂,但他们的声名却如同泡沫一般短暂。
而在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他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要须慎其初,毋轻弦去筈。”告诫我们要谨慎对待人生的起点,不要轻易改变初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热次高仲贻韵》是南宋诗人林季仲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意在描绘秋天的燥热景象,表达诗人在秋热中的无奈和焦虑心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和人生际遇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兵南下侵扰中原之际。林季仲作为南宋文人,目睹家国山河破碎、百姓疾苦,心忧如焚。而他在个人生活上也受到排挤,官职不得升迁,生活在郁郁不得志之中。这种内心的矛盾与现实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使他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无力感。
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金兵南侵,导致北方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这种历史背景下,许多有良知的文人志士都渴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然而,他们的理想往往被现实无情地击碎。林季仲也是如此,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