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唐卿挽词
湖海长为客,干戈仅脱身。
来寻林下友,半与鬼为邻。
马上人何在,庭前草自春。
平生饶意气,寂寞委荆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在江湖漂泊不定,曾经过战场艰苦奋战得以脱身。
寻找昔日密友共度时光,发现一半已经离世。
曾经的豪杰如今在何处?庭院前的草木依旧蓬勃生长。
曾经满怀豪情壮志,现在却只能孤独地隐没于荒草丛生之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海:本指湖南湖北之地,这里代指四方各地。
2. 干戈:战争,此处借指当时南宋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
3. 林下友:山林隐逸之士,此指已去世的戴唐卿等友人。
4. 半与鬼为邻:形容戴唐卿等人已故,作者感叹自己大半时间与亡灵为伍。
5. 马上人:指战死沙场的英烈,暗指戴唐卿等人。
6. 庭前草自春:春天的草地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自然生长,表示世事无常、生命自然消亡的感慨。
7. 饶:丰富,很多。
8. 意气:斗志与豪情。
9. 荆榛:草木丛生之处,象征着荒凉与落寞。
去完善
赏析
戴唐卿,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短暂驻足的人物,他的离去犹如沙砾沉入水中,看似无声无息却留下深深的印记。这首《戴唐卿挽词》以委婉的笔触向这位逝者表达了深深的哀痛与惋惜。
诗人首句“湖海长为客”点出了戴唐卿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他以江湖为家,四海为客,这种孤独与无奈体现了他人生的艰辛。而“干戈仅脱身”则揭示了戴唐卿在战火中求生的困境,在这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他能幸免于难已属不易。
接下来两句“来寻林下友,半与鬼为邻”表现了诗人在面对戴唐卿离世时的悲痛心情。诗人想象着戴唐卿离开人世后,昔日的挚友们或已离世,或早已离散,所剩无几。而那些逝去的人,或许已经成为另一个世界的邻居,与戴唐卿为伴。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感让人感叹人生无常,不禁唏嘘不已。
“马上人何在,庭前草自春”描绘了物是人非的景象,曾经驰骋疆场的英雄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一株株在春天里默默生长的草木。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传达出诗人对戴唐卿离去的深切悼念。
最后两句“平生饶意气,寂寞委荆榛”是对戴唐卿一生的总结。尽管他拥有豪情壮志,但在现实面前仍无法逃脱孤独的命运。这让人心生感慨,也使得戴唐卿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唐卿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季仲所作。这首挽词是为悼念亡友戴唐卿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这一时期也是南宋文化的繁荣时期,文人墨客云集,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林季仲作为一位文人,深受时代影响,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林季仲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在家乡,他与戴唐卿等人结为挚友,共同探讨学问,抒发胸臆。然而,好景不长,戴唐卿突然病逝,使林季仲深感痛惜。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戴唐卿挽词》,以寄托哀思之情。
在这首挽词中,林季仲回顾了与戴唐卿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同时,他也通过描写戴唐卿的离世,揭示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挽词既是对戴唐卿的哀悼,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哀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