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
忆昔青春去不来,深凭百舌唤将回。
尊前便觉和风转,镜里生憎白发催。
青破轻寒归驿柳,香和宿雨落江梅。
人生七十从来少,待挽长河作寿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过去失去的青春不再回来,只有依靠歌声呼唤着青春的回归。在欢宴之前便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来临,对镜子却厌恶地看到白发的催促。清新的寒冷过后,柳枝的嫩芽逐渐显露,那香气伴随着夜晚的雨滴滋润了梅花。人生七十岁已经很少见了,等到那时再拉起长剑祝酒庆祝吧。
去完善
释义
1. 忆昔:回忆过去。
2. 青春:指春天。
3. 不来:不能回来。
4. 深凭:深深地依靠。
5. 百舌:一种善于模仿其他鸟类叫声的鸟。这里比喻时间流转。
6. 唤将回:呼唤它回来。
7. 尊:同“樽”,酒杯。
8. 和风:温暖的春风。
9. 镜里:在镜子中看到。
10. 生憎:讨厌,厌恶。
11. 白发催:白发生长催人老。
12. 青破轻寒:形容春天的到来。
13. 归驿柳:回到驿站的柳树。
14. 香和宿雨:香气与隔夜的雨相伴。
15. 江梅:江边梅花。
16. 人生七十:古人认为七十岁是长寿的象征。
17. 待挽长河:想要把长河当作酒具来饮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春日感怀》,从题目上看,诗人是在春光中触发感想。首句“忆昔青春去不来”写时光流逝,青春的年华已无法再回来。次句“深凭百舌唤将回”诗人想借春鸟百舌的叫声呼唤青春回来,表现其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三、四句“尊前便觉和风转,镜里生憎白发催”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诗人饮酒独坐,看到春风吹过,感到生活正在发生变化,同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厌恶因年老而产生的白发,感叹时间无情地催老了他的容颜。
五、六句“青破轻寒归驿柳,香和宿雨落江梅”通过柳树和梅花这两种典型的春天景象,进一步展示春天的到来,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最后两句“人生七十从来少,待挽长河作寿杯”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想到能活到七十岁的人都很少,因此想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尽情享受人生的美好。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对青春的留恋,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感怀》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过去50多年,南宋王朝在孝宗的治理下逐渐走向繁荣。然而,金人的威胁仍然挥之不去,国家局势并不稳定。
作为南宋著名文人,林季仲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遭遇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这首《春日感怀》正是借景抒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林季仲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热切期盼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