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陪后乘次前韵
落花迷晓径,零露点秋畦。
节物惊衰鬓,登临忆故栖。
苍苔痕过履,修竹湿新题。
昨夜寒窗梦,相随叠嶂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瓣飘落让人陶醉在清晨的小路上,晶莹的露珠点缀着秋天的田野。
季节的变换让我感叹时间的流逝,登山望远让我回忆起往日的家园。
青苔上的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修长挺拔的竹子浸润了新的诗篇。
昨晚的寒冷中我梦见一扇窗,随之而去的是重叠的山峦,铺陈在我的西边。
去完善
释义
1. 林季仲:南宋诗人。
2. 后乘:指诗人在梦中与友人一起游览山川,登上马车。
3. 前韵:用原来的韵脚来写诗。
4. 零露:凋落的花草上的露水。
5. 点:点缀。
6. 秋畦:秋天的稻田。
7. 节物:季节的景物。
8. 衰鬓:形容头发花白,表示年纪已大。
9. 登临:登山临水。
10. 故栖:故乡的住处。
11. 苍苔痕过履:踏过的青苔留下痕迹。
12. 修竹:长长的竹子。
13. 新题:新写的诗句。
14. 寒窗梦:在寒冷的夜晚做的梦。
15. 相随:陪伴。
16. 叠嶂西:重叠的山峦在西边。
去完善
赏析
《昨夜梦陪后乘次前韵》是一首描绘诗人梦境的诗。诗人在梦中跟随友人游览山水,感叹时光流逝和故乡之思。这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落花迷晓径,零露点秋畦”描绘出一幅清晨的田园景象。落英缤纷的小径和沾满露水的稻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这里的“迷”和“点”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接着,诗人以“节物惊衰鬓,登临忆故栖”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发现自己的头发逐渐变白,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而登上高处时,诗人又想起了故乡的生活,流露出深深的乡愁。这里的“惊”和“忆”两个动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故乡的眷恋。
随后,诗人描述了“苍苔痕过履,修竹湿新题”的景象。青苔覆盖了脚下的路面,修长的竹子上还滴着新鲜的露水。这里通过“痕过履”和“湿新题”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心观察和欣赏。
最后,诗人以“昨夜寒窗梦,相随叠嶂西”收尾,表达了梦境中与友人的相聚。在寒冷的夜晚,诗人梦见自己陪同友人一起向西边的山峦进发。这里的“相随”和“叠嶂西”,传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昨夜梦陪后乘次前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之中,北方边疆不稳,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林季仲却始终保持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林季仲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曾在朝为官,后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段人生经历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困苦生活,也深感国家的危机四伏。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时代的独特见解。
在诗中,林季仲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恐惧。同时,他也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