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李举之别

标题包含
赠李举之别
摛藻才何赡,哦松志未酬。 奉祠得南岳,戏彩向丹丘。 贾谊方年少,冯唐已白头。 桃花烟浪暖,看子上瀛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季仲(1078年-1143年),字懿成,号竹轩,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林季仲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壮志未酬, 有幸被选去南岳,向着乐园欢唱戏舞。 贾谊正值青春年华,冯唐却已白发苍苍, 桃花源内的烟波浩渺,请随我一同游览五洲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摛藻": "摛"指舒展、铺陈;"藻"指有文采的言辞或作品,此处描述的是文学才华。 2. "赡":足够,充足。 3. "哦松":古人称颂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此句表达的是隐逸之志尚未实现。 4. "奉祠":受命担任祭祀的工作,这里指的是被任命为在南岳从事祭祀工作。 5. "戏彩":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喜欢穿戴礼服礼帽,在家祭祀时也穿着礼服,表现出对礼仪的尊重,这里的意思是进入朝廷从事礼宾之事。 6. "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象征富贵显达的地方。 7.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年少时受汉文帝重用,但因为政治斗争被迫离开京城,后来因梁怀王坠马而死伤心自责而早逝。此处用他来形容李举之的年轻有为。 8. "冯唐":西汉时的一个官员,因为直言劝谏而被免官,后来虽然被再度启用,但是年纪已经很大了。此处用来形容年老的状况。 9.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李举之。 10. "瀛洲":神话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上。这里寓意希望李举之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一番事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林季仲送别友人李举之时的感慨之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诗人首先通过对比友人的才华横溢与自己的壮志未酬,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美和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接下来,诗人以奉祠南岳、戏彩丹丘的意象,象征了友人在宦途上的顺利升迁和名声鹊起。而将贾谊比喻为年轻的才子,冯唐形容为白头的智者,则暗示了友人在年富力强之际就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最后,诗人在描绘了桃花烟浪的美景之后,鼓励友人继续扬帆远航,期待着他能如传说中的神仙一样,遨游在美好的仙境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赠李举之别》是南宋著名诗人林季仲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作于公元1245年(南宋淳祐五年)。当时,林季仲被任命为江西提举茶盐公事,负责管理茶盐的生产和销售。在任期间,他勤于政务,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官场腐败,他被排挤辞职,离开了江西。 离开江西时,林季仲写下了这首《赠李举之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林季仲用“江南春色好,可惜难久留”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此外,他还用“长江千里水,客愁何处休”来形容自己离别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诗人深感痛心。林季仲虽然是个文人士大夫,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赠李举之别》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