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钱塘江诗
大江推月上层霄,夜色分人此最饶。
乡国未成千里梦,海门又卷五更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推动月亮升入天空的最高处,这样的夜色最为迷人。远方的家乡还没有出现在梦里,海门的波涛在五更天开始涌动。
去完善
释义
1. 大江:指钱塘江。
2. 层霄:高天。层,高空。霄,云气。
3. 夜色分人:意指在夜色中感受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
4. 饶:丰富,充足。
5. 乡国:家乡,故乡。
6. 千里梦:指思乡的梦。
7. 海门:指钱塘江口入海处。
去完善
赏析
《宿钱塘江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夜景的诗作。首句“大江推月上层霄”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壮丽景象。在浩瀚的大江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照亮了夜空。这种景象不仅让人联想到大海的广阔无垠,也彰显了钱塘江的气势磅礴。
第二句“夜色分人此最饶”则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江夜景的喜爱之情。在这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江面上,映照出五彩斑斓的光影,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饶”字有丰饶、富饶之意,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赞美。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景色转向思绪。第三句“乡国未成千里梦”表达了诗人离家别乡的愁绪。此刻他身处异乡,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中不禁浮现出故乡的画面。然而,现实却令他无法如愿以偿地进入梦乡,千里之外的家国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
最后一句“海门又卷五更潮”则以海门潮水的涌动为引子,传达出了时光流转、岁月匆匆的感慨。随着夜色的加深,五更时分,海门的潮水再次涌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海门潮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钱塘江诗》是南宋诗人林季仲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夜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南宋士人的林季仲,他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等官职,对国家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关心百姓疾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诗文表达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创作这首《宿钱塘江诗》时,林季仲正居住在钱塘江边。他夜宿江边,看到江水滔滔不绝,联想到国家的兴衰、人生的无常,不禁感慨万分。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的夜景,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山水风光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