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父见寄次韵
松菊荒三径,风尘走十年。
家山忆到骨,世路厌摩肩。
懒计诗工拙,宁分酒圣贤。
从他诮便腹,老去只贪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菊荒疏了三条小径,风雨中走过了十个年头。
思念家乡刻骨铭心,尘世路上却厌恶摩肩接踵的纷扰。
懒得计算诗歌的优劣,只愿分辨酒的善恶。
任凭别人嘲笑我的大腹便便,老去的我只想好好睡一觉。
去完善
释义
1. 松菊荒三径:松菊,松树和菊花,这里象征着隐居生活。荒,荒废。三径,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即通往隐居所的小路荒芜了。
2. 风尘走十年:风尘,指世俗社会。走,走过。十年,表示时间漫长。
3. 家山忆到骨:家山,故乡。忆到骨,形容思念之情深切。
4. 世路厌摩肩:世路,人世间的道路,比喻世事的艰辛。厌,厌倦。摩肩,形容人多拥挤。
5. 懒计诗工拙:懒计,懒得去考虑。诗工拙,诗歌写得是否精美或拙劣。
6. 宁分酒圣贤:宁分,不区分。酒圣贤,饮酒时表现出高尚的品质,这里的"圣贤"是诗人自嘲的说法。
7. 从他诮便腹:从他,任由他人。诮,嘲笑。便腹,用便便的大腹来嘲讽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周希父见寄次韵》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作品。诗人以松菊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他在尘世间奔波十载的艰辛与无奈。“家山忆到骨,世路厌摩肩”两句,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接下来,诗人用“懒计诗工拙,宁分酒圣贤”两句,表明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酒的喜爱。最后两句,诗人借他人之口嘲讽自己胸无点墨,表达出自己在年老之时只想过上平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希父见寄次韵》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一首酬唱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徽宗年间(1100-1125年)。在这个时期,林季仲以他的文才闻名于朝堂,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受贬谪。
在林季仲所处的时代,北宋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党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如林季仲等选择隐居或游历各地,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因此,这首《周希父见寄次韵》很可能是林季仲在与友人周希父相互唱和的过程中,表达他们共同的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