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夫人挽词

标题包含
柳夫人挽词
风俗日云薄,典刑终未泯。 请看列女传,今有柳夫人。 色养金章贵,褒封钿轴新。 凄凉板舆路,却见小梅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季仲(1078年-1143年),字懿成,号竹轩,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林季仲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社会的风俗日渐淡薄,但古代的法律传统仍未完全消失。 请看看《列女传》这本书吧,现在有一位名叫柳夫人的女性典范。 她的品性与孝道使她受到金章贵册的荣誉,而且她在家庭的奉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然而在那漫长的岁月中,这位尊贵的人物却在悲痛中度日如年,在孤独的板舆路上回忆着逝去的美好时光,像见到春天的梅花一样惊喜。
去完善
释义
"风俗日云薄,典刑终未泯。"中的“风俗”指社会风气;“云薄”表示逐渐减弱、淡薄;“典刑”是指礼教制度,法律规则。这句话意味着虽然社会风气日渐败坏,但礼仪法规始终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请看列女传,今有柳夫人。"中的“列女传”是古代记载妇女贞顺、孝友、德行等的书籍;“柳夫人”是作者所提及的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道德的妇女典范。 "色养金章贵,褒封钿轴新。"中的“色养”指的是侍奉父母、尽孝的行为;“金章”代表高贵的身份或官职;“褒封”是指官方对品行优良者的表彰;“钿轴”代指史册,这句话表达了对柳夫人的赞美,认为她因尽孝而被授予了高贵地位和官方表彰。 "凄凉板舆路,却见小梅春。"中的“板舆”是一种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这里用来形容柳夫人走完了人生道路;“小梅春”则暗含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的柳夫人的悼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柳夫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她的孝道和贞洁精神。首联“风俗日云薄,典刑终未泯”描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落,但仍有像柳夫人这样的典范存在。颔联“请看列女传,今有柳夫人”进一步强调了柳夫人在道德上的崇高地位。颈联“色养金章贵,褒封钿轴新”赞美了柳夫人为孝而献身的伟大行为。尾联“凄凉板舆路,却见小梅春”则通过描绘柳夫人丧夫的悲凉场景,反衬出她的坚韧意志和高尚情操。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柳夫人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夫人挽词》是南宋诗人林季仲所作的一首悼念亡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林季仲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一生未能考取功名。然而,他的妻子柳氏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尽的支持和鼓励。然而好景不长,柳氏因病去世,这让林季仲悲痛欲绝。为了纪念妻子,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在南宋时期,士人阶层非常重视科举考试,认为这是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唯一途径。然而,科举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士子往往终其一生也无法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季仲的命运显得更加悲剧。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他对妻子的感情更加深厚,也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