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广照院壁

标题包含
题广照院壁
晚溪飞出小桥斜,流水萦迂带落花。 生怕人来问时事,杖藜聊复过僧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季仲(1078年-1143年),字懿成,号竹轩,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林季仲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小溪从倾斜的小桥上流淌而出,清澈的溪水带着花瓣回旋婉转。 作者害怕别人询问当下的世事,于是持着拐杖,穿过寺庙继续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广照院:广照院的名称及具体情况已失传,无法具体阐释。 2. 晚溪:这里指傍晚时分的小溪。 3. 小桥斜:描绘了小溪上斜跨的小桥。 4. 流水:这里指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 5. 萦迂:溪流弯曲回环的样子。 6. 杖藜:手杖,古代老人用来辅助行走的竹制手杖。 7. 聊复:勉强应付,姑且随意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题广照院壁》是一首描绘晚春景象的田园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诗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型元素,如晚溪、小桥、流水、落花以及杖藜等,构建了一个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意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晚溪飞出小桥斜”来展现晚春的自然景观。这里,晚溪象征着春天的即将离去,而小桥则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的一种符号。“飞出”二字使得小溪流动的形象更加生动,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同时,“小桥斜”则暗示了道路曲折,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朴实与平凡。 其次,“流水萦迂带落花”进一步展现了春天静谧的景象。水流和落花是春天特有的元素,它们彼此映衬,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流水萦迂”表现出了溪水弯弯曲曲的形态,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内心宁静的心境。而“带落花”则传递出春天即将离去的哀愁之情,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些许忧郁的氛围。 此外,“生怕人来问时事”一句揭示了诗人隐逸田园的原因。这里的“时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诗人以怕人来问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这一句使诗歌主题得到深化,表现出诗人渴望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 最后,“杖藜聊复过僧家”则反映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诗人手持杖藜,走过僧家,意味着他在自然与宁静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这种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广照院壁》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外患内忧不断,社会矛盾激化。身为官员的林季仲身处这一历史时期,深感忧虑。他看到了国家兴亡的危机,也目睹了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 林季仲在南宋时期以才学著称,历任地方官吏。然而,他在任期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在这种人生际遇下,他选择了以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在这首诗中,林季仲通过对广照院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切。他通过描述广照院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担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