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
月落北牖晓,邻鸡号梦残。
林端清露坠,寝衣凄已单。
爽朗朝景晰,嘲啾庭雀喧。
日高溪雾收,四望开青天。
荷谢水初冷,菊黄香正繁。
晶晶灏气凝,余光浮远川。
怀人天一方,晤言谁与殚。
徘徊遂薄暝,丹枫摇暮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沉落在北方窗户旁的拂晓时分,邻近的公鸡在梦中啼鸣。树林的尽头滴落的露水带来了秋天的清凉,身上的睡衣已经感觉到了丝丝凉意。清晨的阳光明朗清晰,庭院里的麻雀开始热闹起来。太阳升高,溪水上的雾气渐渐消退,放眼望去,天空一片湛蓝。荷花凋谢后水面逐渐变冷,而金黄色的菊花香气浓郁。晶莹的秋露凝结在空气中,映射着远处的河流和山川。心中所念之人远在天涯,想要和她畅聊却难以相见。在秋天的傍晚漫步,只见枫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感受到一丝丝的寒意。
去完善
释义
1. 北牖:北窗。
2. 号:鸣叫。
3. 梦残:梦境被打破。
4. 林端:树林的一端。
5. 清露:洁净的露水。
6. 寝衣:睡觉时穿的衣服。
7. 凄已单:感到凄凉和孤单。
8. 爽朗:明朗清晰。
9. 嘲啾:指鸟声喧闹。
10. 溪雾:溪水上升起的雾气。
11. 开青天:天空变得开阔明亮。
12. 荷谢:荷花凋谢。
13. 水初冷:河水开始变冷。
14. 菊黄香正繁:菊花盛开,香气浓郁。
15. 晶晶:明亮的样子。
16. 灏气:浩渺的水气。
17. 余光:剩余的光线。
18. 浮远川:照耀在远方的河流上。
19. 天一方:在遥远的地方。
20. 晤言:见面交谈。
21. 谁与殚:与谁尽情畅谈。
22. 徘徊:来回走动。
23. 薄暝:黄昏时分。
24. 丹枫:枫叶,因其色泽红艳,故称丹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晓起为起点,描绘了秋天早晨的景物和情感。“月落北牖晓,邻鸡号梦残。”通过月光渐弱和鸡叫来表达清晨的到来,使人感到一种深秋时节的寒冷。
接下来的诗句中,“林端清露坠,寝衣凄已单。”诗人观察到林梢的露水和身上单薄的衣物,表现出秋天的清冷和萧瑟。之后,诗人又描绘出“爽朗朝景晰,嘲啾庭雀喧。”“日高溪雾收,四望开青天。”展现了早晨阳光穿透雾气,展现出一片晴朗天空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渴望,通过描述环境中的“荷谢水初冷,菊黄香正繁。”来渲染秋天的气息。同时表达了思念远方的朋友却无法相见的遗憾。“晶晶灏气凝,余光浮远川。”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遥远的他方,内心澎湃的情感无法排解,更显得孤独寂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是南宋诗人黄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黄铢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朋友们也在不同的地方为国家担忧,其中就包括仲晦彦集。他们在闲暇时常常相聚,谈论国事、切磋诗文。然而在这首诗中,黄铢在早晨醒来时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却未能如愿见到他,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在南宋初年,金兵南侵,中原地区战火连绵,民生疾苦。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笔从戎,参与到抗金的斗争中。黄铢和仲晦彦集等人虽然无法直接参战,但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晓起有怀仲晦彦集不至》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