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亭
一声苍壁裂,再奏蛟龙悲。
事往迹犹在,山空人不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阵沧桑的石壁破裂声,再次奏响如蛟龙般悲壮的音乐。过去的事虽已逝去,但痕迹依然存在;山林空旷无人返回。
去完善
释义
1. "苍壁裂":苍壁,青石;苍壁裂,指铁笛吹奏时的声音大如青石裂开,形容声音高亢、震撼。
2. "再奏蛟龙悲":蛟龙,传说中的神龙,喻指听到笛声的人或动物;悲,这里形容铁笛吹奏出悲壮的曲子。
3. "事往迹犹在":事往,事情过去;迹,痕迹,这里指历史事件或故事;犹在,依然留存。这句意思是那些过去的历史事件和故事至今仍然可以找到痕迹。
4. "山空人不归":山空,山中无人,形容人迹罕至的景象;不归,不回来。这句意思是山中寂静无人,无法回到过去的繁华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铁笛亭的景色和氛围。开篇两句“一声苍壁裂,再奏蛟龙悲”,以声音为主要描述对象,形象地展现了铁笛亭内吹奏出的乐曲所引发的强烈共鸣。其中,“苍壁裂”暗指声音之大、之激昂,而“蛟龙悲”则传递出乐曲悲壮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事往迹犹在,山空人不归”,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塑造铁笛亭的神秘感。“事往迹犹在”传达的是尽管往事已矣,但关于铁笛亭的故事仍流传至今,铁笛亭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山空人不归”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繁华与衰落以及人事变迁的感慨。
全诗以此渲染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并凸显出铁笛亭的象征意义——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笛亭》是南宋著名诗人黄铢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铢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经担任过江西宪司从事郎、南康郡通判等职务,后因故被贬为南康郡通判,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三次因故被贬。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为深沉的内涵。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中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南宋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