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

标题包含
秋日
晓日初浮万里晖,西风摇荡送秋归。 冥鸿直上三千丈,社燕春鶑不敢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初升照耀大地,西风轻轻吹拂带走秋天。 巨大的大雁高飞在天空,燕子和其他鸟类不敢在空中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晓日:拂晓的太阳。 2. 初浮:刚刚升起的。 3. 万里晖:极言距离之远,喻指阳光普照大地。 4.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常用来表示秋天的到来。 5. 摇荡:摆动,摇曳。 6. 送秋归:秋天离去。 7. 冥鸿:高空的大雁,此指高飞的鸿雁。 8. 三千丈:极高的天空,用以形容鸿雁飞得高。 9. 社燕:春季在村落附近营巢的燕子,比喻胆小的人。 10. 春鶑:春天的莺鸟,鸣声悦耳,此指莺鸟飞翔的姿态。 11. 不敢飞:因为鸿雁飞得太高,社燕和春鶑畏惧其高度而不敢与之争高下。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晓日初浮万里晖,西风摇荡送秋归”,以“晓日初浮”和“西风摇荡”两个画面开篇,描绘出秋天清晨的景色。太阳初升,阳光普照大地,一片光明;而西风吹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也寓示着时光的流转。 颔联“冥鸿直上三千丈,社燕春鶑不敢飞”,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冥鸿”和“社燕春鶑”两种鸟类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冥鸿直上三千丈”象征着志士豪杰勇敢追求理想,奋发向前;而“社燕春鶑不敢飞”则代表了一些畏难惧险、不敢挑战的人。这表现了作者对勇者的赞扬和对懦夫的讽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是宋朝诗人黄铢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年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借此机会脱颖而出,成为文学艺术的佼佼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铢正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但因性格耿直、直言不讳,难以适应官场的尔虞我诈,不久便辞官归隐。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秋日的感受更加深刻,并将内心的感慨化作笔墨,挥毫写下了这首描绘秋天景色和人生哲理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