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翰林诗
喜诗如喜酒,举世流馋涎。
问酒有何好,妙处竟不传。
古人日已远,绝响三百篇。
后来谁措手,讽咏皆陈编。
自从骚选起,众作同虫蝉。
宪章日沦丧,变灭成飞烟。
翰林非世人,金晶应星躔。
手弄玉帝旗,堕作诗酒仙。
行迹老屐齿,侠气余龙泉。
淋漓洒醉墨,妙语穷真筌。
信手拈斧斤,一挥中方圆。
彼哉夸夺子,骇汗莫敢肩。
玉堂不能留,飘落南海边。
从此夸汗漫,一往五百年。
生平尚邱壑,梦想岷峨巅。
慙君赠醉侯,我饮不滴涓。
我诗如我饮,抚顶期相怜。
莫乞飞霞佩,学举白玉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喜爱诗歌如同喜好美酒,世间众人无不垂涎欲滴。
询问美酒究竟好在何处,其中的美妙之处却始终无法言喻。
古人们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那些动人心弦的篇章已成绝响。
试问后来的诗人中,又有谁能够轻易地创作那些令人传颂的诗篇呢?
从《离骚》开始选录以来,众多的诗歌作品就如同昆虫蝉鸣一般短暂。
诗歌创作的法则与规范日渐沦丧,它们的变化消失就像轻烟飘散在空中。
在翰林院里的并非凡人,他们犹如闪耀星空的金晶。
舞动着那面书写着天宫的神奇旗帜,醉心于诗歌美酒的境地。
他们在世间留下的足迹就像年老的木屐印记,残留的剑气依然如龙泉般凛冽。
他们的诗篇仿佛饮酒时挥洒的墨迹,其中充满了人生的至理名言。
这些诗人只需信手拈来,便能挥笔成方、削简成圆。
而那位过于炫耀技艺的人啊,却只能惶恐出汗,不敢与他们并肩同行。
他们在皇宫里呆不住,纷纷离开了玉堂,来到了偏远的南海之滨。
从那时起,那些过于张扬浮夸的诗人们就随意称大,时光转眼已过五百年。
他们生平所崇尚的还是山林、湖海,梦想依旧属于岷山、峨眉之巅。
如今,对于那些被奉为醉侯的赞誉,我已羞惭得无以复加。
我的诗篇正如我饮用美酒,希望它们能抚慰灵魂,给人带来温暖和关爱。
不要祈求那虚幻的飞霞灵佩,要学习举起那洁净的白玉盘。
去完善
释义
1. 李翰林: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任翰林供奉,故有此称。
2. 喜诗如喜酒:喜欢诗歌就像喜欢美酒一样。这里用饮酒比喻喜爱诗歌。
3. 流馋涎:形容非常羡慕的样子。
4. 三百篇:指《诗经》中的作品。
5. 骚选:指《楚辞》中的《离骚》等诗篇。
6. 宪章:原指国家的法令制度,这里代指诗歌创作的原则和规范。
7. 金晶应星躔:形容李白才华横溢,犹如天上的星星。
8. 玉帝旗:指李白的诗歌才情如同天神般高妙。
9. 行迹老屐齿:指李白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天下。
10. 龙泉:古代名剑,这里喻指李白的豪侠之气。
11. 真筌:指诗歌创作的精髓。
12. 信手拈斧斤:形容李白随手就能创作出优美的诗句。
13. 一挥中方圆:指李白挥笔即成佳作,技艺娴熟。
14. 夸夺子:指那些刻意炫耀文采的文人。
15. 玉堂:汉代宫殿之一,这里借指朝廷。
16. 岷峨:即岷山和峨眉山,泛指四川地区。
17. 邱壑:指山水景色,这里暗含李白喜欢游历山水之意。
18. 赠醉侯:指李白在诗歌中将我比作醉酒之人。
19. 滴涓:一点点的水滴,这里指少量酒水。
20. 抚顶期相怜:期待互相理解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读李翰林诗》这首诗,作者方一夔通过对李白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豪放不羁、倜傥风流的独特风格的赞誉与感慨。全诗借喻生动,情感真挚,形式严谨。诗人以李白为例,提出了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热爱生活,放纵才情,无所畏惧地抒发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才华。同时,诗人也认为李白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压迫,而是勇敢地面对困境,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坚韧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展现了诗人的风骨。最后,诗人通过比较自己和李白,表示了自己的谦逊和对李白的敬仰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李白诗歌的评价,也是对诗人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一位文学家的深沉思考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读李翰林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方一夔所作。方一夔生活在南宋末年,那个时代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关注民生问题,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对正义的渴望。
方一夔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对时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深的忧虑。在阅读李白的作品时,他被李白豪放、豁达的精神风貌所吸引,同时也从李白的诗歌中感受到了壮志未酬的悲哀。这使得他对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而写下了这首赞美李白的诗歌。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朝南侵之际,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国家陷入危机。在此背景下,方一夔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他以李白的诗歌为寄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