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兴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杂兴三首 其二
漫向松边倚瘦筇,一生襟抱与谁同。 照人不老古今月,送客多情南北风。 才尽悬知诗作祟,数奇莫与命争穷。 冶金百炼今无几,休向人前说事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松树旁,手拄着瘦弱的竹竿,一生的胸怀和抱负又能和谁分享呢? 古往今来的明月依旧照亮世人,南北之风也如此多情地为送别客人。 文思枯竭时便明白是诗歌阻碍了思绪,命运乖张时也无法抗争。 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已经不多,不要在人前过多谈论事业成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边:松树旁边,此处借指诗人所闲逛的环境。 2. 瘦筇:形容竹竿的消瘦,这里指诗人手中的竹杖。 3. 襟抱:胸怀抱负,内心的理想。 4. 照人:照耀他人,以月光的普照作为比喻。 5. 不老:永远不会老去,表示月亮的永恒存在。 6. 送客:送别客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7. 多情:富有情感,用风和月的陪伴来表达情感的真挚。 8. 南北风:指南北风,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微风。 9. 悬知:预先知道。 10. 诗作祟:因写诗而导致问题出现。 11. 数奇:命运多舛。 12. 莫与命争穷:不要和命运抗争到底。 13. 冶金百炼:用冶炼金属的方法来磨砺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品质。 14. 事功:功业,事业成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杂兴三首》之二,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生平际遇、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叹。 首联“漫向松边倚瘦筇,一生襟抱与谁同”,诗人以散漫的态度在松树旁倚靠着手杖,这里的“瘦筇”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自嘲。诗人感慨,一生的胸怀抱负又能和谁共享呢?这一问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知音的渴望。 颔联“照人不老古今月,送客多情南北风”,诗人化用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杜甫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之句。诗人看着那古往今来照耀着人们的老月亮,它似乎洞察了世间沧桑,但始终不变;清风相伴,也不知送走多少离别的客人。这两句既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又传达出诗人的悲凉情绪。 颈联“才尽悬知诗作祟,数奇莫与命争穷”,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已经耗尽,而诗歌却仿佛成为他的魔咒,使他备受困扰。“数奇”意味着运气不好,命中注定。诗人感慨,即使命运多舛,也无法与之抗争。这种悲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冶金百炼今无几,休向人前说事功”,比喻把自己比作经过千锤百炼的金属,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去和人谈论自己的事业和成就。这是对命运的无奈和妥协,也透露出诗人在困境中仍能保持谦逊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他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人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和低调态度,也是值得称颂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兴三首 其二》为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末元初,当时南宋已濒临灭亡,元朝势力逐渐兴起。在如此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方一夔用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 在创作时期,方一夔作为南宋文人,经历了国家沦亡、民族危亡的剧变。他身处江南水乡,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这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充满忧虑。他曾在诗中写到“可怜江北江南泪,一半离忧一半思”,表达了他对故乡山河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灾难的悲悯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理学的熏陶,他们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关注社会现实,崇尚气节。方一夔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家庭、友情的珍视。他以诗歌抒发情感,表达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