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其一
谩道萍踪日夜浮,自惭迟钝恋菟裘。 圣传杯里兰亭帖,婢熟山中笠泽秋。 有信付将来去燕,无心寄与没浮鸥。 去年曾记梅花下,细雨离魂阻胜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说我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 实在是自己不够聪明以至于留恋着小窝。 如同圣上所传的传世佳作, 又像是田园生活中的那份宁静自然。 有些信息要传递给归来的燕子, 却又没有心情向那些没有目标的鸥鸟传递什么。 记得去年在梅花盛开的季节, 一场细雨阻止了我们的美好旅程。
去完善
释义
1. "谩道":指随随便便地说。这里是说自己的行踪不定。 2. "萍踪":像浮萍一样四处飘泊的踪迹。 3. "菟裘":菟裘在江苏省苏州市一带。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生活的地区。 4. "圣传":此处借指王羲之的《兰亭序》。 5. "杯里兰亭帖":指酒后的笔墨挥洒犹如《兰亭序》一般的风流韵致。 6. "笠泽":又称“洞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境内。 7. "婢熟":形容婢女已经十分熟悉山中的生活。 8. "燕":双关语,既指燕子又指书信。 9. "没浮鸥":在水中漂浮的水鸟,这里用来比喻没有心情寄托的人。 10. "去年":是诗人回忆过去的时间点。 11. "梅花":此处借指春天。 12. "细雨离魂":形容春雨中的离别场景。 13. "胜游":美好的游览经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其一”,作者是南宋诗人方一夔。从诗题可知,这是作者根据沃梅泉的原作唱和的一首诗篇。在这首诗中,方一夔以委婉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漂泊不定的萍踪生活,表达了对自己迟钝的反思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首联“谩道萍踪日夜浮,自惭迟钝恋菟裘”,诗人用“萍踪”比喻自己的四处漂泊,同时以“自惭迟钝”来自嘲,表现出他的谦逊品质。而“恋菟裘”则是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颔联“圣传杯里兰亭帖,婢熟山中笠泽秋”,通过“圣传杯”和“婢熟山”两个形象的场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颈联“有信付将来去燕,无心寄与没浮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他超脱物外的心态。尾联“去年曾记梅花下,细雨离魂阻胜游”,描述了诗人去年在梅花下的美好回忆,通过“细雨离魂”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离愁别绪。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方一夔卓越的诗词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其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方一夔生活在繁荣的经济和文化氛围中。他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疾苦。 在诗人的时代,宋室南渡,中原的繁华早已不再。南宋疆域狭小,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却相对安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崇尚诗词歌赋,诗歌创作极为盛行。方一夔作为南宋诗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 这首《次韵沃梅泉见寄并见和鄙韵 其一》是方一夔与友人沃梅泉相互唱和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方一夔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