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洪复翁食蕨
花叶根茎种种香,谁知山草宿舂粮。
筠篮净洗倾银粉,瓦釜狂搜冻蔗浆。
爽口如兼三鼎味,疗饥不试五仓方。
西山饿死真余事,安有冥鸿为稻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种花草散发着香气,谁会知道山间杂草也能成为美食呢?
清洗干净后用竹篮装好,用银色的器皿盛装,再用陶罐细心收集。
口感清爽如同三珍佳肴,不仅美味,还有疗饥的效果。
在西山上,饥饿才是我们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哪里还担心飞鸟的食物来源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洪复翁:指洪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
2.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内容作诗。
3. 方一夔:宋末元初诗人,字行一,号东轩,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4. 花叶根茎:指蕨菜的各个部分。
5. 宿舂粮:事先准备粮食,这里指提前准备好蕨菜作为食物。
6. 筠篮:竹子编成的篮子。
7. 净洗:清洗干净。
8. 银粉:蕨菜的孢子囊呈银色,故称为“银粉”。
9. 瓦釜:陶制的炊具。
10. 狂搜:尽情地寻找。
11. 冻蔗浆:冻甘蔗榨出的汁液,是一种甜品。
12. 三鼎味:形容食物美味。
13. 五仓方:泛指各种粮食品种。
14. 西山饿死:指晋朝隐士朱冲隐居西山,坚持自给自足,最后因饥饿而死的故事。
15. 安有冥鸿:意指怎么能像朱冲那样因为无法找到食物而挨饿。
16. 为稻粱:寻找食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韵洪复翁食蕨”,表达了诗人对方一夔对山中蕨菜的赞美之情。蕨菜虽然是普通的山野植物,但在这里却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诗人从花叶、根茎各个方面描绘了蕨菜的香味,形象地表现出蕨菜的诱人之处。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将蕨菜与竹笋、甘蔗等食材进行比较,强调了蕨菜的独特口感和食疗价值。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在诗中,“西山饿死”是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信念的品质。而“冥鸿为稻粱”则是用暗喻的手法,隐含了诗人对洪复翁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洪复翁食蕨》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革。
在诗的创作时期,方一夔正身处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代。他生活在一个儒家学者家庭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并不稳定,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建立,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外患压力,南宋政权的统治地位一直受到威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一夔作为一名文人,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