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点陶金户计

标题包含
再点陶金户计
万里云程阻便风,孤鸿痛定再伤弓。 征求多出儒冠外,飞走难逃世网中。 不分事情多倚仗,厌看人面诉贫穷。 生平豪气难磨折,时向毫端吐白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旅程,虽然一路上有顺风相助,但孤独的大雁仍然因伤痛而再次遭受弓箭的伤害。事实上,人们往往面临许多挫折和困扰,不论是寻求更多机会的儒家学者还是逃避世俗的人们都无法摆脱世间的烦恼。人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过分依赖别人,而非自己独立思考,也讨厌看到别人的脸因为贫困而显露出的愁苦。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豪气和自信,不受困厄的影响,犹如笔下常现的气壮山河景象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云程阻便风:“云程”形容路途遥远,“便风”指顺风,这里比喻顺利的环境或条件。这句表示诗人远行的路上遇到了阻碍。 2. 孤鸿痛定再伤弓:“孤鸿”是离群的大雁,这里用来象征诗人自己。“痛定再伤弓”意为即使痛苦过后再次遭受伤害。 3. 征求多出儒冠外:“征求”是指征收赋税。“儒冠”指的是读书人,这里是说征收的对象不限于读书人。 4. 飞走难逃世网中:“飞走”即鸟兽,“世网”指社会的束缚,这里意味着无论人或动物都无法逃脱社会的束缚。 5. 不分事情多倚仗:“倚仗”依赖依靠,意思是不管什么事情都过分依赖别人。 6. 厌看人面诉贫穷:“厌看”是不愿意看到。“人面诉贫穷”指人们因为贫困而向社会求助。 7. 生平豪气难磨折:“磨折”即折磨,“豪气”指英雄的豪情壮志,表示诗人的豪气难以被消磨。 8. 时向毫端吐白虹:“毫端”是毛笔尖,“白虹”即白色的彩虹,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这句话是说诗人时常用笔墨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助。诗人以"万里云程阻便风"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接下来用“孤鸿痛定再伤弓”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经历磨难后的内心挣扎。 "征求多出儒冠外,飞走难逃世网中"这两句词鲜明地展示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压力和束缚,也揭示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诗人接着写道:“不分事情多倚仗,厌看人面诉贫穷。” 表现出对世态炎凉和人心的失望。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被困境击垮,他仍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在最后两句——“生平豪气难磨折,时向毫端吐白虹”,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他用豪放的笔墨勾勒出自己坚韧不屈的形象,从而彰显出作者在困境中的豪情壮志。整首诗篇彰显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读来令人深感敬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再点陶金户计》,是由明朝诗人方一夔所作。这首诗创作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公元1425-1435年)。 方一夔是明朝中叶的一位官员,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首诗是在他被任命为陶金户的税吏时所创作的。陶金户是当时负责征收金银、珠宝等奢侈品税的部门,这个职位通常由皇帝信任的人担任。然而,由于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复杂,方一夔在任期间受到了不少诽谤和攻击。 在这个时期,明朝正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对外,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为了维持庞大的财政开支,不得不加大对百姓的征税力度。这使得民间经济愈发凋敝,民生疾苦加深。 方一夔在任陶金户税吏期间,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困苦景象。他深感自责,认为自己是百姓苦难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在诗中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百姓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自己的谴责和对朝廷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