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杂兴三首 其三
东皇歌阕祖青宫,借我𨦟旗并送穷。茧栗润含萌竹露,枪旗香过焙茶风。花残来岁须重发,日却何时定再中。惆怅浮踪底处所,梦随飞絮故园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东皇歌阕祖青宫,借我𨦟旗并送穷。茧栗润含萌竹露,枪旗香过焙茶风。花残来岁须重发,日却何时定再中。惆怅浮踪底处所,梦随飞絮故园东。
译文:在东方,诗歌和音乐如同春天的绿意一样繁荣,愿我能借助这力量。新鲜的嫩芽沾着清晨的露水,像是精心烘焙的茶香飘扬在空中。花儿凋谢了,明年还会重新盛开;太阳落下了,明天又会升起。但我的脚步却在这无尽的时光中迷茫,只有梦中的故乡,像那飘散的柳絮一样在远方呼唤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东皇":指司春之神,即春天的主宰。
2. "歌阕":指歌声停止。
3. "祖青宫":古人祭祖的庙宇。
4. "借我𨦟旗并送穷":𨦟旗,古代乡饮酒礼用的酒旗;"送穷"是古代的一种习俗,以示将贫穷和不吉利送走。
5. "茧栗":蚕茧和小栗子的形状与质地相似,这里用来形容嫩竹的形状和质感。
6. "润含萌竹露":润,湿润;含,含有;萌,发芽,这里是新生的意思;露,露水。这句诗描绘了嫩竹上沾满露水的情景。
7. "枪旗香过焙茶风":枪旗,茶的别名;焙茶,烘焙茶叶的过程;风,指茶香随风飘散。
8. "花残来岁须重发":残花来年重新绽放。
9. "日却何时定再中":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到中天。
10. "惆怅浮踪底处所":惆怅,忧郁;浮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底处所,到底在何处。
11. "梦随飞絮故园东":飞絮,柳絮;故园东,诗人故乡的方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归杂兴”,描述了春天离去时的景象与心情。诗中的景色淡雅而富有生趣,既有春天的嫩绿新芽,又有品茗品香的惬意时光,无不透露着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怅然和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春归杂兴三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值金朝灭亡、元朝崛起的动荡时期。江南地区虽然暂时保持了相对安定的局面,但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
方一夔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因为战乱而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好和珍贵。同时,他也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使他对和平充满渴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一夔的诗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他的诗歌既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又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他还关注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些主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