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登裴台坐上口占
朝来风雨好,抱病亦登临。
故国江山在,荒城花柳深。
忧时空百虑,望远只微吟。
春事如樱笋,幽盟可重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风雨初停,虽然身体不适,仍强打精神登上高处。故乡江山仍在眼前,但那座荒凉的城池已藏身于繁茂的花木深处。忧虑时局的各种想法充盈心头,站在远处只能轻声低吟。春日美景如同鲜嫩的竹笋,但曾经的诺言和约定已经难以追寻。
去完善
释义
"故国江山在,荒城花柳深": 这里的"故国"指的是古代的地理范围,即现在的中国;"荒城"是古代城市的废弃遗址.
去完善
赏析
《二月二十五日登裴台坐上口占》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张栻面对美景与病情时的独特感悟。诗人在春天来到之际,虽然有病在身,但他仍然选择了登高远望,欣赏祖国江山的美好风光。尽管眼前的景色美丽动人,但诗人依然忧虑重重,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够看到未来的种种变数。
诗中的“春事如樱笋”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让人不禁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场景。而“幽盟可重寻”则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即使前路充满挑战,他仍坚信可以与朋友们重新找回那份曾经的约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月二十五日登裴台坐上口占》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张栻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临安(今杭州)地区。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内外局势较为紧张。
在此背景下,张栻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如国子监祭酒、工部尚书等,对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疾苦有深入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