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孤

标题包含
大孤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貍奴,更与风波鬭今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小岛屿在哪里,突然出现在水边的大石头。 狂风大浪不停歇,最讨厌的是打在船篷上的雨滴声。 今年的积雪很深,把庐山的阴暗处照得如同银子一般亮。 披着皮毛的人想要脱掉外套却还不行,这酒应当谁来品尝。 晚上的潮水汹涌而至,像是黑色石头一样坚硬。 船夫放下铁狸猫,准备继续度过今晚的风波。
去完善
释义
1. 大孤: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长江江心的一座岛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大孤与小孤是指长江中的两座岛屿。 2. 颠风:指猛烈的逆风或风暴。 3. 萧萧:形容风声。 4. 篷:此处指的是船篷。 5. 积雪:指大孤山上的积雪。 6. 烂银:指阳光照射在雪山上反射出的光芒。 7. 庐:指庐山。 8. 狐裘:用狐狸皮制成的毛皮衣物,保暖性好。 9. 蚁醁:美酒。 10. 晚来:指傍晚时分。 11. 潮面:波浪翻滚的水面。 12. 乌如石:形容水面黑沉沉的,像石头一样。 13. 长鱼脊:形容江水波浪起伏,像长鱼的脊背。 14. 篙人:划船的人。 15. 铁貍奴:一种捕鱼工具,形似狸猫,以铁皮制成。
去完善
赏析
《大孤》这首诗歌描绘了大孤山一带的风雨波涛景象。诗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把岛屿和矶石形象地比喻为海上的守备,增添了一种自然界的神奇感;而“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则通过风声、雨声传达出自然界的力量,使人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诗句同样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其中“烂银犹照庐山阴”一句寓意着庐山的壮美。同时,诗人在面对风雪时展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如同他鼓励“篙人且下铁貍奴,更与风波鬬今夕”,表现出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孤》是宋代诗人巩丰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960年-1063年)。巩丰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在这和平盛世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社会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巩丰在诗歌中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巩丰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关注国家命运的诗人。他在《大孤》一诗中,以孤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孤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担忧。同时,他也在诗中表现出了对忠诚正直的官员的赞美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