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虫吟
鲲鹏至大兮,形载于庄周逍遥之篇。
蟋蟀至小兮,名托于周公七月之雅。
一则变化徙天池,一则悲鸣入床下。
周公作诗陈艰难,琐屑如与妇子言。
天经地纬发真藻,特驱小物归毫端。
鹏大无伦世无有,挥斥八极隘宇宙。
世人有眼不见鹏,直頼庄周为不朽。
当年蟋蟀吟秋时,秦家宫殿隋家墀。
鹏飞虽占九万里,得地稳密谁如伊。
大鹏击水翔寥漠,蟋蟀逢春死篱落。
二虫得失何厚薄,天晴日午槐花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鲲鹏啊,它的形象就记载在庄周的《逍遥游》中。微小的蟋蟀啊,它在《诗经·七月》里有了名声。一方面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另一方面它们在床头悲鸣。周公写诗记录了生活的不易,就像和妇女孩子谈论琐碎的事情一样。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激发了真实的感受,让这些小动物跃然纸上。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鲲鹏更大的生物了,它挥动着翅膀,穿越了天际。人们虽然有眼睛却看不见鲲鹏,只因为庄周的文章流传不朽。当年的蟋蟀在秋天歌唱,秦朝的宫殿和隋朝的台阶上都听得到它们的声音。尽管鹏翼拍水飞翔在辽远的天际,但它们仍然需要找到稳定的栖息地。
如同大鹏在雨天飞翔在空阔的天际,蟋蟀在春天死去在篱笆的角落。这两种动物的生死之间有何厚薄?就在那阳光明媚的午后,槐花落满枝头。
去完善
释义
《二虫吟》:本诗通过对比鲲鹏和蟋蟀这两种昆虫,来揭示世间万事万物的得失。
1. 鲲鹏至大兮,形载于庄周逍遥之篇。
注释:
- 鲲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和大鸟,能化而为鹏。
-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逍遥之篇:指庄子的《逍遥游》,其中描述了鲲鹏变化的故事。
2. 蟋蟀至小兮,名托于周公七月之雅。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常用于比喻小人物。
- 周公: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他的诗歌被认为具有高雅的韵味。
- 七月之雅:指周公的《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提到了蟋蟀。
3. 一则变化徙天池,一则悲鸣入床下。
注释:
- 天池:古代对深山大泽的称谓,这里指代鲲鹏的栖息地。
- 床下:古人用床来象征房屋,这里指代蟋蟀的生活空间。
4. 周公作诗陈艰难,琐屑如与妇子言。
注释:
- 陈艰难:表达生活困苦的意思。
- 琐屑:琐碎的事情。
- 妇子言:像妇人小孩说的话,表示通俗易懂。
5. 天经地纬发真藻,特驱小物归毫端。
注释:
- 天经地纬:指天地间的大道理。
- 真藻:真实的道理。
- 毫端:毛笔的尖端,这里指诗文。
6. 鹏大无伦世无有,挥斥八极隘宇宙。
注释:
- 无伦:无与伦比。
- 挥斥:形容磅礴的气势。
- 八极:八方极远之处。
- 隘宇宙:在宇宙中显得狭小。
7. 世人有眼不见鹏,直頼庄周为不朽。
注释:
- 赖:依赖。
- 不朽:流传千古。
8. 当年蟋蟀吟秋时,秦家宫殿隋家墀。
注释:
- 秦家宫殿:指秦始皇的宫殿。
- 隋家墀:指隋朝皇宫的石阶。
9. 鹏飞虽占九万里,得地稳密谁如伊。
注释:
- 九万里:形容广阔的空间。
- 伊:指代蟋蟀。
10. 大鹏击水翔寥漠,蟋蟀逢春死篱落。
注释:
- 击水:形容大鹏展翅飞翔的样子。
- 寥漠:广阔的天空。
- 篱落:农村的篱笆。
11. 二虫得失何厚薄,天晴日午槐花落。
注释:
- 厚薄:贫富差距。
- 天晴日午:晴朗的天气。
- 槐花落:槐树在春天开花,这里的“槐花落”表示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二虫吟》巩丰是一首借大鹏和蟋蟀两种意象来探讨人生哲学和生命价值的诗。诗人以庄周的“逍遥游”开篇,用庄周的寓言揭示了大鹏的神奇和广阔,同时又从周公的“豳风·七月”中借用了蟋蟀的形象,用以代表普通民众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困难和乐趣。诗人认为,尽管大鹏的世界广阔无边,但蟋蟀也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深入生活、贴近自然。因此,诗人倡导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珍视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指出,大鹏虽然可以飞翔万里,但最终也需要找到安稳的地方栖息;而蟋蟀虽然生活在狭小的地方,但也能享受到春天的美好。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最后,诗人以天晴日落的景象收尾,寓意着无论生活中的遭遇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虫吟》是南宋诗人巩丰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诗人巩丰在此时期担任官职,对于民间的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时代,国家统治者奢侈无度,人民生活困苦。农业、商业等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农民背负着沉重的赋税压力,而商人则受到官僚势力的压迫,无法自由经营。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巩丰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希望借助诗歌唤醒人民的觉醒,改变国家的现状。
在《二虫吟》中,巩丰以“一蛇九尾不成龙,二虫争斗各西东”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他认为国家就像一条九尾蛇,虽然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龙的威严。而民众则在战乱和压迫下,为了生存而争斗不息。接着,他呼吁人们要像蚂蚁一样团结,共同抵抗外敌侵略,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二虫吟》是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