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雨晓起方觉

标题包含
夜雨晓起方觉
夜雨鸣簷送五更,不惊高卧最多情。 窗间细视花无恙,墙外随听屐有声。 数把柔丝堤柳嫩,一奁方镜闸波清。 出门眼界殊明洁,但觉春寒处处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的雨在屋檐下敲击直至黎明,却丝毫没有打扰到那些安静入睡的人。透过窗户,能看到花儿依旧绽放得绚烂,而在墙外,仿佛能听到脚步声和木屐的清脆撞击。柳树枝条柔软而鲜嫩,就像是用丝绸制成的堤岸。而那波光粼粼的湖面,就像一面刚刚擦拭过的镜子。走出家门,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明亮如新,只是在这春日里,能感受到阵阵寒意。
去完善
释义
《夜雨晓起方觉》是宋诗,作者巩丰。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夜雨鸣簷: 雨声在屋檐上响起。 2. 五更: 天将亮时,为凌晨3点至5点。 3. 高卧: 安然入睡。 4. 窗间细视: 透过窗户仔细查看。 5. 花无恙: 花儿没有受损。 6. 墙外随听屐有声: 墙外传来木屐走路的声音。 7. 数把柔丝堤柳嫩: 几缕嫩绿的柳条。 8. 一奁方镜闸波清: 闸口处的水流清澈如镜。 9. 出门眼界殊明洁: 走出家门,看见周围环境格外明亮干净。 10. 但觉春寒处处生: 只觉得春天的寒气仍然处处存在。
去完善
赏析
《夜雨晓起方觉》这首古诗描绘了夜雨后清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首先,夜雨的寂静与五更的寂静相互映衬,突显了自然的宁静之美。接着,诗人透过窗户观察花朵,发现它们在雨水中依然安然无恙,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墙外的行人踏过积水时发出的声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随后,诗人通过“柔丝”和“堤柳嫩”等词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奁方镜闸波清”则表达了水波清澈的美景。最后,诗人走出户外,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明亮的视野,以及处处弥漫的初春寒意。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雨晓起方觉》是宋代诗人巩丰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文化方面,诗词歌赋的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崇尚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宋词。 巩丰生活在这个繁荣富饶、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然而,他在人生中也曾遭遇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金榜题名,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他的人生际遇中,他逐渐意识到生活的美好与艰辛并存,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传递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巩丰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思想,使人们能够在欣赏其艺术美的同时,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