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
高怀岂必薄昆仑,揽辔登车意自欣。
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
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
□□鹔鹴裘供□,□□□□更纷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崇高的情怀不一定要像昆仑山那样雄伟壮厚,但是一提到它便令人心生欢喜。整理好马缰绳,踏上车辆,这真是一件乐事啊。
古代周朝的太史令们如果看到了我的才华,他们也会羞愧不如吧;汉朝的常平使者如果看到你的成就,也会高兴地推荐你的。
庐山的山峰已经有千仞之高,但山间流淌的溪流却更加宽广和自由了。为了这些美好的事情,我愿意献出我高贵的鹔鹴皮衣;而生活的琐事和纷扰,就让他们继续下去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拜饯:一种送别的方式,即拜别送行。
2. 修史:编纂历史。这里指在编纂历史的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3. 大著吏部:指在编纂历史的过程中,担任吏部的负责人或编写工作。
4. 使浙西:担任浙西地区的地方官员。
5. 高怀:高尚的情怀。
6. 薄昆仑:轻视昆仑山。这里表示对昆仑山的尊重之意。
7. 揽辔登车:表示准备出发,开始新的征程。
8. 周太史官:周朝的太史令。这里用来比喻修史的重要性和责任。
9. 著我:指编写自己的历史事迹。
10. 汉常平使:汉朝的常平使,负责粮食等日常物资的调配和管理。这里用来比喻地方官员的职责和重要性。
11. 喜推君:推举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12.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13. 千仞:形容山峰非常高峻。
14. 野水:乡村的水源。
15. 宽一分:指水源得到改善,变得更为丰富。
16. 鹔鹴裘:一种珍贵的皮草,用来御寒。
17. 供_:这里是“供养”的意思,表示这种皮草非常珍贵,可以供养给重要的人物。
18. ____:诗句缺失,无法给出具体的注释。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高怀”开篇,表现出的并非狭隘的自豪感,而是雄浑的气魄。其后的“揽辔登车”,形象地描述了诗人进入朝廷任职时的欢愉心境。
颔联:作者巧妙地将周太史、汉常平使之故事融入诗中,赞美了马廷鸾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其中“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体现出文人墨客之间相互敬慕之情。
颈联:以“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来形容任职之后的心情转变,透露出作者在政治生涯中所领悟到的旷达与豁达。
尾联:通过描写诗人身着“鹔鹴裘”,表明他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渴望为人民做事。然而现实中却充满了混乱和纷争,令他感到忧虑和失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马廷鸾的作品。马廷鸾(1195年-1274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学者尊称为碧梧先生,江西乐平人。他于宋宁宗嘉泰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子祭酒、礼部侍郎等职位。他的政治立场倾向于抗金,关心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在这个时期,马廷鸾的个人经历也颇富波折。他曾因直言不讳而触怒权贵,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兴衰忧虑不已。
在诗中,马廷鸾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吏部使者的敬意和祝福。他希望这位使者能在浙西地区发挥作用,为国家尽忠尽职。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反映了他个人的家国情怀,又揭示了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