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帆
江阔北风长,高帆尽幅扬。
势能分巨浪,力恐拔危樯。
鸥鹭频惊迫,鱼龙相助忙。
峰峦旋岸碧,木叶走汀黄。
快似登仙去,轻于傅羽翔。
一程三百里,晚泊未斜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辽阔北风吹拂,高高挂起的风帆尽展飘扬。
强大的力量足以分散巨浪,恐怕也能连根拔起脆弱的船桅。
海鸥和白鹭纷纷被惊吓四散,鱼群和蛟龙也忙碌地帮助船只前行。
山丘与峰峦在岸边旋转着绿意,树木的叶子在岸边的小岛上跳跃出金黄。
航行得快如登入仙境,轻盈得像羽毛在空中翱翔。
一段航程有三百里,晚上停靠的地方太阳还未落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阔:江河宽阔。这里指长江。
2. 北风:从北边吹来的风。
3. 高帆:高高的船帆。
4. 幅扬:随风飘扬。
5. 势能:力量能够。
6. 巨浪:巨大的波浪。
7. 力恐:害怕力量不足。
8. 拔危樯:拔起即将倾覆的桅杆。
9. 鸥鹭:海鸥和白鹭,这里代指水鸟。
10. 频惊迫:频繁受到惊吓。
11. 鱼龙:鱼和龙,这里代指水中生物。
12. 相助忙:互相帮助忙碌。
13. 峰峦:山峰与山峦。
14. 旋岸碧:围绕岸边旋转的绿色。
15. 木叶:树叶。
16. 走汀黄:在黄色的沙洲上行走。
17. 快似:快速得像。
18. 登仙:登上仙境。
19. 轻于:比……还轻。
20. 傅羽:指仙人凭借羽毛飞行。
21. 一程:一段路程。
22. 三百里:约等于一百八十八公里。
23. 晚泊:晚上停泊靠岸。
24. 未斜阳:太阳还没有落下。
去完善
赏析
《急帆》是宋朝诗人赵抃的一首描绘航行江面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江面宽阔、风大帆满的场景描绘,表现出船只乘风破浪的气势。
首联“江阔北风长,高帆尽幅扬”中,江面的广阔与北风的强劲,使得高大的帆船顺风而张,为整首诗奠定了宏大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颔联“势能分巨浪,力恐拔危樯”,形象地描绘出船只在江面上破波前行的场景,展现出船只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颈联“鸥鹭频惊迫,鱼龙相助忙”,描写了行船途中遇到的各种水鸟以及传说中游弋的鱼龙,似乎都在为船只的航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尾联“峰峦旋岸碧,木叶走汀黄”,以山巅翠绿和江边金黄的树叶作为背景,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秋意。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船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体现出诗人自身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急帆》是北宋时期诗人赵抃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急风骤雨时的焦急心情。创作时间是公元976年至1022年之间,即北宋初年。
在这段时间里,赵抃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他曾担任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要职,后因政见不合被贬至地方。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地方治理。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初年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然而,政治上的争权夺利和个人命运的起起落落,使得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赵抃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捕捉到了这些时代的印记,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出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