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诗
歙溪澄湛千寻碧,中有崎嵚万年石。
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璧。
轻丝腻色恍莫分,熟视微见青罗纹。
乃知金线鸲鹆眼,如玉有瑕安足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歙溪清澈碧绿达千尺深,其中有屹立万年的奇峻山石。
只有腰身粗壮深入水中才能开采,一块砚台价值等同于千两黄金。
轻轻触摸表面感觉滑腻仿佛无法分辨,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细微纹理。
才知道金线鸲鹆眼的珍贵,就像玉有瑕疵不足挂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歙溪:即安徽的徽州地区的一条河流,歙砚就产自这个地区。
2. 澄湛:清澈透明的意思。
3.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4. 崎嵚:形容山石形状奇特的样子。
5. 轻丝腻色:形容砚台的质地细滑。
6. 金线鸲鹆眼:砚台上的一些天然花纹,如金线般细腻,如同鸲鹆鸟的眼睛一样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歙砚的独特之处。首句“歙溪澄湛千寻碧”,诗人以“澄湛”、“千寻碧”来形容歙溪清澈的水面,营造出水清如碧的意境。接下来的“中有崎嵚万年石”,进一步强调歙溪中出产的石材历史悠久、质地坚硬。诗中的“腰粗入水始能凿”与“一砚价直千金璧”则描绘了歙砚制作的艰难过程和高昂价格,突显其珍贵。诗人又通过对砚台的细致观察,发现其表面上的纹理微妙难辨,而所谓的“金线鸲鹆眼”虽有瑕疵,但这并不影响歙砚本身的价值。整首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歙砚制作画面,传达了作者对歙砚技艺和品质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歙砚诗》是宋代诗人陈瓘所著。这首诗描述了歙砚的品质和特点,以及其制作过程的精细程度。陈瓘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陈瓘是一位文人墨客,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和艺术的极致。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制砚技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歙砚作为一种珍贵的文房用具,受到了文人墨客们的喜爱。歙砚的品质优良,质地细腻,磨墨迅速,因此被誉为“砚中之冠”。
陈瓘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歙砚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歙砚的特点,使其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