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
谁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晓风。
白石清泉助潇洒,疎枝瘦叶缀玲珑。
晴窗坐对情无那,午枕清眠梦亦通。
小品纷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夺天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把花的本源移植到瓦盆里,这令人诧异的香气在早晨的微风中飘散。清澈的泉水和白色的石头增添了它的雅致,稀疏的树枝和瘦弱的叶子点缀着它的精致。晴天坐在窗户前欣赏它让我陶醉,午睡时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些小玩意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足以证明人类的力量可以与自然媲美。
去完善
释义
《水栀》:蔡戡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蔡戡是南宋著名文人,这首诗歌颂了栀子花的美丽和生态特点。
1. 瓦盆:用陶土制成的盆子。这里指栀子花的盆栽容器。
2. 怪底:表示惊讶的语气词,相当于“奇怪的是”。
3. 白石清泉:白色的石头和清澈的泉水,这里用来形容环境清新优美。
4. 疎枝瘦叶:稀疏的枝叶,这里用来形容栀子花的形态。
5. 晴窗:晴朗天气下的窗户,这里用来形容作者欣赏栀子花的环境。
6. 情无那:无法抗拒的情感,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7. 小品:小幅的画作或诗词作品。这里指的是栀子花这种小植物。
8. 纷敷:纷繁多样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栀子花的品种繁多。
9. 信知:确信地知道。
10. 人力夺天工:人的努力和技艺可以超越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这里用来赞美栀子花的美丽。
去完善
赏析
《水栀》这首诗描绘了栀子花的形象及品性,同时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审美取向。诗的前两句“谁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晓风”,写出了栀子花出现在寻常生活中的景象,它平凡而美丽,低调中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清香。接下来四句“白石清泉助潇洒,疎枝瘦叶缀玲珑。晴窗坐对情无那,午枕清眠梦亦通”,分别描述了栀子的周边环境、它在晴天和阴天的不同风情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小品纷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夺天工”,强调出栀子花虽生于寻常人家,却生机勃勃、独树一帜,表现出人类通过努力和智慧能够改变自然规律的观念。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轻快,意象生动,充分体现了蔡戡对生活美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栀》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蔡戡(1147-1228),字定夫,号贫乐居士,福建莆田人。他历任州县官、监察御史、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在任职期间,蔡戡关注民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廉政奉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实现。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临着金朝的威胁。皇帝赵构在位时,主张议和,以求苟安。但在民间,抗金呼声高涨,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蔡戡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在《水栀》一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