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五
南轩款佳客,北堂奉高年。
两庑辟数舍,幼累聊伏跧。
未能大门闾,岂暇周墙垣。
求足何时足,万事姑随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边的房子里招待着好的客人,在北侧的厅堂供养着高龄的老人。东西两侧有几间屋子,一些家属和年轻人暂且可以在这里生活。我不能扩大家庭,没有时间去砌墙筑垣。追求满足是无穷无尽的,万事都要顺其自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轩:朝南的厅堂,这里指待客的地方。
2. 北堂:古代北堂为母亲居住之处,这里指孝敬父母的地方。
3. 两庑:指房屋的两侧。
4. 幼累:年幼的拖累,这里指家中年幼的人。
5. 伏跧:低声下气,这里形容家人住在简陋的房子中。
6. 大门闾:高大的门户,这里指宏伟的府邸。
7. 周墙垣:四周的墙壁和房屋。
8. 万事姑随缘:指对世间万事都顺其自然,不强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蔡戡对新居的描述与感慨。他以韩愈的诗句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蔡戡的新居位于南方,宽敞明亮,可以容纳来访的客人;而北方的堂屋则用来孝敬长辈。在两侧的小屋里,家人们可以稍微安顿下来。虽然还不能说是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但这里暂时还没有时间和闲情去粉饰围墙。生活中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呢?看来万事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热爱家园、关爱家人以及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五》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6年,即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在这期间,蔡戡结束了三十年的政治生涯,辞官回乡,开始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时,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时期,北方领土丧失,朝政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蔡戡在政治斗争中立身刚直,屡次被贬谪,最终选择远离朝廷,归隐田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辛苦耕耘三十年后终于拥有自己的房屋和田园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土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