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郊外
暖气先回宿草根,青青行可藉芳尊。
未须著意催花柳,且为乾坤补烧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温暖的阳光首先回到大地之上,让草地变得翠绿,供我们品尝大自然的美酒。
无需费力去催促花朵和柳条绽放,只要静静欣赏这美好的世界,给它补充一些生命的活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暖气:春天的温暖气息。
2. 先回:指草木的嫩芽开始生长。
3. 宿草根:去年枯萎的植物根茎。
4. 青青:形容草木青绿的样子。
5. 行可藉芳尊:可以行走在芳香的花草树木中。藉,踩踏;芳尊,这里代指美好的景色。
6. 未须著意:不需要特意去关注。
7. 催花柳:催促花朵开放。
8. 且为乾坤补烧痕:弥补因火烧而受损的大地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诗人葛天民的这首《雨中郊外》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暖气先回宿草根”表达了春天的温暖气息首先回到大地,使休眠的草木苏醒。而“青青行可藉芳尊”则意味着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人们可以在此畅享春光。
诗人接着说:“未须著意催花柳。”这句诗提醒我们,春天的到来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而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而不是急于催促花开花落。
最后一句“且为乾坤补烧痕”,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经历了冬天的萧瑟之后,春天的大地仿佛得到了重生。这场春雨不仅滋润了万物,还弥补了过去的创伤,使整个世界焕发了生机。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春雨滋润大地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郊外》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2世纪。这一时期,宋朝南渡后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文学领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诗人葛天民,字无怀,号抱翁,浙江东阳人,南宋后期的一位士人。他在早年曾入仕为官,后因政局变动而退隐。在他的生活中,常以山水田园为乐,且擅长描绘自然风光。
在这首诗中,葛天民通过描绘春雨中的郊外景色,表达了其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崇尚隐逸生活的风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朝廷的腐败,许多文人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