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标题包含
即事
春涨侵高岸,春云裹乱山。 倒迁杨柳活,斜倚桔槔闲。 世味老方淡,花时晴最悭。 东风嗔懒动,故故撼柴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河水上涨侵蚀着高高的堤岸,春天的云朵缭绕包裹着杂乱的山峦。垂柳倒插在水中,枝条渐渐复苏;斜靠在井上的桔槔仿佛也空闲下来。人生的味道随着岁月的沉淀而变得清淡,花儿盛开的时候阳光却吝啬起来。春风似乎嫌人们懒散不动,所以一次次去敲击柴门。
去完善
释义
1. "春涨侵高岸":春天的水涨上来,渐渐淹没了高高的堤岸。这里体现了春天水涨的场景,"春涨"指的是春季的水涨潮,"侵"是侵占、淹没的意思,"高岸"是高大的河岸。 2. "春云裹乱山":春天的云朵笼罩着混乱的山脉。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山景,"春云"是春天的云朵,"裹"是包裹、笼罩的意思,"乱山"是指混乱无序的山脉。 3. "倒迁杨柳活":形容柳树在春天到来时生长的旺盛情况。"倒迁"指柳树枝下垂,好像倒立的样子,"活"是生动、活泼的意思。 4. "斜倚桔槔闲":描述了桔槔(古代农具)在春天农田劳动中悠闲的姿态。"斜倚"是倾斜倚靠的意思,"桔槔"是一种古代的灌溉工具。 5. "世味老方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感知逐渐淡化。"世味"指世界上的各种味道,包括酸甜苦辣等,"老"是年龄增长的意思,"方淡"是指逐渐淡化。 6. "花时晴最悭":在花开时节,晴朗的天气是最难得的。"花时"是花朵盛开的时期,"晴"是晴天,"悭"是吝啬的意思,这里形容晴朗天气的难得。 7. "东风嗔懒动":春天来临,东风拂面,仿佛责怪诗人懒散。"东风"是春风,"嗔"是责怪、抱怨的意思,"懒动"是懒散不动的意思。 8. "故故撼柴关":不断吹拂着柴门。"故故"是频繁、反复的意思,"撼"是摇动的意思,"柴关"是柴门,这里是诗人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首联通过“春涨”和“春云”两个意象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颔联则用“倒迁”和“斜倚”两个动作表现杨柳的灵动和桔槔的宁静;颈联则以“世味老方淡”传达出诗人历经世事之后的淡泊心境;尾联则用“东风”和“故故”表达出春天到来时的生气勃勃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既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也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富有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葛天民,本名葛立,字无怀,号江村,浙江台州黄岩(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晚年弃官归隐江南,自号“野航船客”。 庆元年间,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生疾苦。葛天民虽曾为宦,但他目睹了官僚的腐朽和民众的苦难,深感痛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毅然辞官归隐,决心过上清静淡泊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 诗中写道:“南望官道,西看驿路长。乱山藏古寺,流水绕耕桑。绿野莺花曙,青楼烟雨茫。萧条思乡梦,岁月老祠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