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杏花

标题包含
杏花
陌上春泥苦未干,绛唇渐吐不禁寒。 海棠尚晚教谁伴,山帽冲风每自看。 声好最怜清晓卖,味甘长记绿阴团。 年年过雨臙脂落,时序关心有几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上的泥土还没有完全干燥,嘴唇红润却仍然感到寒冷。 海裳花的花期较晚,需要有人陪伴照顾;山间的小径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风中独自欣赏美景。 最喜欢清晨的叫卖声,那是最美妙的音乐;甘美的味道总是让人记住在树荫下的团聚时光。 每年雨季过后,花瓣如雨落下,感叹时间的流转,关心的又有多少呢?
去完善
释义
1. 陌上:指田埂上。 2. 绛唇:红色的嘴唇,这里比喻盛开的杏花。 3. 海棠:一种花名,春天开花,颜色丰富。 4. 山帽:指山顶上的树木。 5. 清晓:清晨。 6. 绿阴团:指绿荫丛生的环境。 7. 臙脂:一种红色颜料,这里借指落花。
去完善
赏析
《杏花》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敏锐观察。首联“陌上春泥苦未干,绛唇渐吐不禁寒”,描述了春天刚至,泥土尚未干透,而杏花已经开始吐露花蕾,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体现了杏花的顽强生命力。颔联“海棠尚晚教谁伴,山帽冲风每自看”,则通过对比杏花与海棠的不同生长状态,进一步表现了杏花早发、独立的特点。颈联“声好最怜清晓卖,味甘长记绿阴团”,则是从听觉和味觉的角度来赞美杏花,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尾联“年年过雨臙脂落,时序关心有几般”,则借杏花的花期短暂,感慨时光流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及生命价值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描绘杏花盛开景象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葛天民正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南宋初期,虽然暂时实现了南北对峙的和平局面,但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北方的金国势力日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生活在忧国忧民的忧虑之中,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葛天民作为南宋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诗中的“红”、“白”等字眼,既表现了杏花盛开的绚烂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艳丽繁荣生活的渴望。同时,通过“半开时节最堪怜”一句,透露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