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林间石

标题包含
林间石
摩挲只作钓矶看,相伴秦翁且住山。 霜洗旧棱人共瘦,藓侵孤韵鹤同闲。 因思樵牧分争处,已过唐虞揖逊间。 风月满林时憇寂,三生幽事梦中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抚摸着河岸,仿佛只是垂钓的岩石一般,与老秦一起在这山间停驻。 寒霜洗去了历史的痕迹,我们都变得清瘦起来;青苔爬满了古木,仙鹤与我共享这份悠闲。 不禁想起那过往争战的年代,早已过去了上古的尧舜礼让之时。 月色洒满树林之际,我们在这寂静中休息;梦中的往事犹如三生轮回,不断重现。
去完善
释义
1. 摩挲:用手抚摸。 2. 钓矶:钓鱼的石块。 3. 秦翁:指汉代隐士商山四皓之一的秦禧,这里以秦禧代指葛天民自己。 4. 霜洗:形容石头经过风霜的磨砺。 5. 旧棱:老石头的棱角。 6. 人共瘦:人与石头共同经历了沧桑变化。 7. 藓侵:苔藓侵蚀。 8. 孤韵:孤独的风韵。 9. 闲:悠闲自在。 10. 樵牧:砍柴放牧的人。 11. 分争:争夺地盘。 12. 唐虞:唐尧和虞舜的并称,是中国古代理想中的盛世。 13. 揖逊:礼让。 14. 风月和林:风和月亮与树林融为一体。 15. 憇寂:安静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林间石”为主题,将石头的形态赋予了深厚的内涵。作者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石头的形象,还通过对照与对比手法表现出自己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洞察。本诗的以下部分构成了独特的赏析: 1. “摩挲只作钓矶看,相伴秦翁且住山。”这句中以垂钓的石头作为开篇,暗含人生要有闲情逸致,并寄托着隐逸生活的理想。同时,通过“秦翁”这一人物形象,传达出与古人的亲近感和共同的精神追求。 2. “霜洗旧棱人共瘦,藓侵孤韵鹤同闲。”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富哲理的部分。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述风霜侵蚀岩石的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沧桑。而“鹤”这一意象则是佛教中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纯洁和高雅的品质,它同“藓”共同体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逍遥状态。 3. “因思樵牧分争处,已过唐虞揖逊间。”这句诗笔锋一转,提到了历史上的纷争和社会矛盾,从而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诗人以“唐虞”指代古代圣贤时代,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忧虑。 4. “风月满林时憩寂,三生幽事梦中还。”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卷,表达出作者向往林间静寂生活的心境。“三生幽事”借用了佛教中关于轮回的观念,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间石》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著名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左右。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描述林间的一块石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葛天民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是一名僧人,后来还俗,成为了一名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然而,葛天民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通过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