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桃花

标题包含
桃花
洞里桃花自古初,人间尘事几乘除。 重来渔父难相觅,前度刘郎未忍疎。 画檝迎逢春女渡,采符供奉岁朝书。 嫣然似共幽篁语,占尽风光奈得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花源中的桃花从古至今都在盛开,人世间的各种纷扰琐事却已经历无数次更迭。再次回到这里已经难以找到曾经的渔人,而以前的刘郎也不忍心离去。春天来临,女子们乘坐装饰精美的船只在河边相遇,她们在过年时还会一起制作符咒来祈求平安。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美好,仿佛能听到竹林间的对话,风光无限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洞里桃花":这里应该指的是桃花源。桃花源是中国古代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源出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 "人间尘事":意指人世间的琐事。 3. "几乘除":这里是指时间的流逝,"乘除"是古人表示时间概念的一种方式。 4. "渔父":这里是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夫。 5. "刘郎":此处应指刘禹锡,他曾在《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中提到“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此被称为刘郎。 6. "疏":疏远。 7. "画楫":描绘船桨的美称。 8. "春女":春天的女子,这里可能是指春天摆渡的船家女儿。 9. "采符":道家仪式中的一种,用于祈求平安吉祥。 10. "岁朝":即农历正月初一。 11. "幽篁":指清幽的竹林。 12. "奈得渠":奈何得了谁。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桃花》中,诗人葛天民以桃花为载体,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百态、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洞里桃花自古初”,意味着桃花自古以来就是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人间尘事几乘除”则暗示了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如同尘埃一般,不断被岁月清除。 接下来的两句诗“重来渔父难相觅,前度刘郎未忍疎”,诗人以渔父和刘郎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渔父代表的是隐逸的生活态度,而刘郎则是比喻有才能的人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这两句诗意味着尽管世事变迁,但人们依然难以忘怀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画檝迎逢春女渡,采符供奉岁朝书。”这里描述了春天里,少女们乘船游玩的美景以及人们为了祈求平安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样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示了春天的美好。 最后,诗人通过“嫣然似共幽篁语,占尽风光奈得渠”来表达自己对桃花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幽篁”指的是竹子,诗人将桃花与竹子相对比,表达了桃花的娇艳之美。同时,诗人认为桃花独占春光,无人能与之相比。这既是对桃花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花》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桃花的艳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中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 人生际遇:葛天民(1148-1219),原名宏,字无怀,号野堂,浙江杭州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曾以卖草药为生。后来因为诗名被荐,入朝为官,历任尚书郎、太常博士等职。晚年辞官回乡,潜心研究诗词,成为南宋著名诗人。在创作《桃花》时,葛天民正身处官场,对于世事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如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他们以诗歌抒发爱国情怀,关注民生疾苦,展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