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池上
微波漾漾雨蒙蒙,岸脚烟莎间水葓。
照影已无双鬓绿,关心犹有一丝风。
鸳鸯对浴红衣扑,菡萏相亲翠盖笼。
醉舞梦吟皆胜处,个中非异亦非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波荡漾细雨迷蒙,岸边烟霞笼罩着水草和水生植物。
倒影之中已经不见双鬓翠绿,心中仍然有一丝微风拂过。
成对的鸳鸯在红衣裳的水面上嬉戏,荷叶与荷花彼此相依相托。
醉意起舞梦幻吟唱都是美好所在,这里既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微波:微小的波浪。这里指水面轻微的波动。
2. 漾漾: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蒙蒙: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
4. 岸脚:河岸的底部或边缘。
5. 烟莎:烟雾弥漫的沙滩。莎,沙子的意思。
6. 水葓:一种水生植物,即荭草,叶浮在水面,花黄色或红色。
7. 照影:指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8. 双鬓绿:指头发已经变白。双鬓,两边的鬓角。绿,绿色,这里指黑发。
9. 关心:关注,留意。
10. 一丝风:一阵微风。
11.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常在一起活动,称为鸳鸯。
12. 对浴:相对洗澡。
13. 红衣扑:红衣服轻轻飘动。扑,轻轻地拂动。
14. 菡萏:荷花的别称。
15. 相亲:相互亲近。
16. 翠盖:绿色的荷叶。翠,绿色;盖,遮盖物,这里指荷叶。
17. 笼:笼罩,覆盖。
18. 醉舞:喝醉了跳舞。
19. 梦吟:在梦中吟咏诗歌。
20. 胜处:美好的地方。
21. 个中:此中,其中。
22. 非异亦非同:既不同于一般的美好事物,也不同于特别出众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池塘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夏日的生动和趣味。首先,“微波漾漾雨蒙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细雨蒙蒙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清新宜人的氛围。接着,“岸脚烟莎间水葓”一句,通过描绘岸边烟雾缭绕的莎草和水葓,展现了池塘的宁静与生机。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也关注到了自己的年华老去。“照影已无双鬓绿,关心犹有一丝风”,通过对照影的白发和关心的微风,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接下来的“鸳鸯对浴红衣扑,菡萏相亲翠盖笼”,则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鸳鸯在水中嬉戏,荷花互相依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醉舞梦吟皆胜处,个中非异亦非同”,诗人表达了自己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无论是醉酒起舞还是梦中吟诗,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这里的美景既非寻常也非奇异,而是独属于自己的心灵乐土。整首诗通过富有情感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夏日池塘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池上》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描绘夏天景色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这一时期,宋朝国势渐衰,政治腐败,民间疾苦深重,但诗歌艺术依然繁荣。
葛天民生活在南宋末年,其生平和经历不详。但从他的诗作来看,他曾游历过许多地方,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在这首诗中,他以夏日池上为题材,通过对荷花、蜻蜓、水面波纹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在宋代,山水画、田园诗兴起,人们向往归隐田园、亲近自然的宁静生活。葛天民的诗作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夏日的画卷。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