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即事
老柳中间野岸滨,水清常照村边身。
白鸥黄鸟相忘久,来往如今不避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树柳树生长在小河岸边,清澈的河水时常倒映出村庄的景色。
海鸥和黄莺在河边和谐共处已久,如今的它们已经不再害怕人类的靠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柳下:即柳树下,泛指柳树周围的环境。
2. 即事:根据眼前的事物即兴创作。
3. 老柳:古老的柳树,此处用来形容柳树的苍老。
4. 野岸滨:指野外河岸的边缘地带。
5. 清:清澈的河水。
6. 常:经常,常常。
7. 照:映照,反射。
8. 村边身:村边的自己,此处暗示诗人身处乡村。
9. 白鸥:白色水鸟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鸟类的生活习性。
10. 黄鸟:黄色的小鸟,此处用来形容鸟类的颜色。
11. 相忘:相互忘却,指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不影响。
12. 久:长久,时间较长。
13. 来往:指鸟儿飞来飞去的活动。
14. 如今:现在,表示时间。
15. 不避人:不回避人类,形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下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诗人以老柳、清水、白鸥和黄鸟等元素,营造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其中“老柳中间野岸滨”一句,展示了柳树在河边生长,为村落增添了浓厚的生机;而“水清常照村边身”则表现了河水清澈透明,反映了乡村的恬静与洁净。接下来,“白鸥黄鸟相忘久”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动物对人的信任与依赖。最后,“来往如今不避人”表达出这种和谐的景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使得人们在这份宁静中感到愉悦。整首诗借景抒情,展现了一种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下即事》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初期,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葛天民正处于他的中年阶段,他在诗坛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一位知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著称,这首《柳下即事》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葛天民正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时代。南宋初年,金兵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尽管时代背景如此沉重,葛天民依然能够在春天的美景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在这首诗中,葛天民通过对柳树、黄莺、桃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春天景象中。这种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在那个动荡时代中难得可贵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