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访白石不值
花荠悬灯柳插簷,老怀那得似饧甜。
画船已载先生去,燕子无人自入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草悬挂着灯光,柳树装点着屋檐,老年情怀哪能像糖那样甜蜜呢。
游船已经载着夫子离去,燕子没有人理,独自进入帘幕。
去完善
释义
花荠:指清明节时盛开的荠菜花。
悬灯:悬挂的灯笼。
柳插檐:形容柳絮挂在屋檐上。
老怀:作者的心情或想法。
那得:怎么能。
似饧甜:形容心情愉悦,如同糖蜜般甜美。饧,糖蜜。
画船:装饰精美的游船。
已载:已经载着。
先生:指诗人拜访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白石。
燕子无人:形容春天的景象,燕子在无人处自由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拜访朋友白石却不遇的场景。首句“花荠悬灯柳插簷”通过描述节日的装饰来展示清明时节的气氛,其中“花荠”和“柳插簷”分别代表了春天的花朵和新生的柳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悬灯”则暗示了人们庆祝清明节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
接下来诗人写道:“老怀那得似饧甜。”这里表达了诗人未能见到朋友的遗憾心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年纪。通过对比老年人和小孩的不同情感,表达出老年人无法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地面对挫折的心情。
第三句“画船已载先生去”表明朋友已经乘船离开,这也使得诗人在清明之日拜访的愿望落空。这一句是整首诗的核心,突出表达了诗人失落的情绪。
最后一句“燕子无人自入帘”则是通过描绘燕子自由进入诗人家中的景象,让诗人从中感受到一种释然的情绪,从而化解了先前失望与遗憾的心境。总体来说,这首诗虽然主题较为沉重,但诗人以巧妙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生活中的点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日访白石不值》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诗人葛天民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革和战乱。他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一位著名的士人,同时也是一名爱国志士。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南宋初期,由于金兵南下侵扰,江南地区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葛天民目睹了民间疾苦,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学界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弃疾、陆游等著名诗人的出现,以及诗词创作的繁荣。葛天民在这些历史潮流中,受到了辛弃疾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