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仲春初二绝 其二

标题包含
仲春初二绝 其二
初交二月草蒙茸,邻里纷纷去折蓬。 柳下闭门非懒出,苦无筋力趁儿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春二月绿草刚刚萌生,邻居们纷纷去采摘嫩草。我关闭了柳树下的门并非因为懒惰不想出门,只是苦于身体无力无法像孩子们那样行动自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仲春:农历二月的别称。 2. 初二绝:没有明确的具体出处或背景,可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组诗题目。 3. 葛天民:生卒年不详,字无怀,自号江湖老人,宋代诗人。 4. 草蒙茸:形容草木生长茂盛。 5. 折蓬:采摘蒿草。蓬,一种草本植物。 6. 柳下闭门:指在柳树下面关门闭户。 7. 懒出:不愿意出门。 8. 筋力:体力和精力。 9. 儿童:这里泛指年轻人或孩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仲春初二绝 其二》中,诗人葛天民通过对初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老年生活的一种心境。首先,诗中提到“初交二月草蒙茸”,这里的“蒙茸”指的是草在初春的嫩绿状态,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复苏。接着,诗人描述了“邻里纷纷去折蓬”的现象,其中“折蓬”是指采摘野菜的活动,这表明了人们在春天的忙碌和喜悦。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柳下闭门非懒出,苦无筋力趁儿童”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虽然诗人并非因为懒惰而闭门不出,而是由于年老的筋疲力尽无法像孩子们那样充满活力的去享受春天的乐趣。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诗人的年迈体弱,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沧桑,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和对老年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仲春初二绝 其二》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即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达成和议,暂时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国内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宋光宗赵惇在位时,其皇后李氏干政,引起朝野纷争。此外,由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严重,许多文人士大夫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葛天民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曾任江州通判,后因病辞官归隐江南。在归隐期间,他关注民间疾苦,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仲春初二绝 其二》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边烽”和“劳事”暗喻战乱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