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黛拂双眉粉衬毫,翅烘晴日伴相遭。 戏勾穉子从花远,恐惹游丝莫鬭高。 栩栩倏来仍易散,深深交舞为谁劳。 吴王花草滕王笔,千载风流敌楚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两道弯弯的眉毛像是被墨粉轻轻勾勒,双翅在阳光照耀下翩翩起舞。她引导着孩子们从繁花中穿过往远处的嬉戏,生怕自己纷飞的身姿扰动了那些悠然的游丝。她的出现总是突然又短暂,仿佛是为了某个重要的使命。那深深的舞动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就像吴王宫中的花草和滕王的画笔,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世界,与楚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去完善
释义
《蝶》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本诗以蝴蝶为主题,通过描绘蝴蝶的美丽形态和活动习性,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以下是对诗句的注释: 1. 黛拂双眉粉衬毫:描述蝴蝶美丽的色彩和翅膀的形状。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粉,指蝴蝶翅膀上的鳞片状结构;衬毫,衬托出翅膀的质感。 2. 翅烘晴日伴相遭:晴天时,蝴蝶在阳光下飞舞,与周围环境相互映照。烘,烘托,渲染;相遭,相互映衬。 3. 戏勾穉子从花远:蝴蝶在花间嬉戏,引导儿童跟随远离。穉子,幼童;从,跟随;花远,离开花朵较远的地方。 4. 恐惹游丝莫鬭高:担心蝴蝶飞舞会触碰到空中的游丝,不敢飞得太高。莫闘高,不飞得过高。 5. 栩栩倏来仍易散:形容蝴蝶飞来飞去,很快就消散在空气中。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倏,突然。 6. 深深交舞为谁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知是为了谁而如此辛劳。深深,花丛深处;交舞,相互交织飞舞;为谁劳,为了谁而辛劳。 7. 吴王花草滕王笔:借用典故赞美蝴蝶的美丽。吴王花草,指春秋时期吴王的花园,用以比喻美丽的景色;滕王笔,指唐太宗时期的画家滕王,擅长花鸟画。 8. 千载风流敌楚骚:夸耀这首诗可以与千古风流人物的作品相媲美,甚至能与《楚辞》这类经典之作抗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蝴蝶翩翩起舞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为我们展现了蝴蝶的美妙身姿和多彩的生活习性。 首先,诗人在开篇即通过“黛拂双眉粉衬毫”这句描绘了蝴蝶美丽的翅膀。他巧妙地用女性的化妆用品来形容蝴蝶翅膀的色彩:黛色如女子的双眉,粉色如同脸上的胭脂。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了蝴蝶翅膀色彩的丰富多样。接下来的“翅烘晴日伴相遭”则描绘了蝴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飞舞嬉戏的场景,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接着,诗人又以“戏勾穉子从花远,恐惹游丝莫鬬高。”两句描述了蝴蝶与儿童及游丝的关系。蝴蝶在与儿童玩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份警觉,担心因过于靠近而引起儿童的追逐,同时也担心因为碰触到高空中的游丝而影响飞行。这种小心翼翼的姿态,反映了蝴蝶虽然美丽,但同样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而后,诗人又以“栩栩倏来仍易散,深深交舞为谁劳。”描绘了蝴蝶群舞的画面。他以“栩栩”形容蝴蝶飞行时的轻盈飘逸,又以“倏来仍易散”表现了蝴蝶瞬间飞来飞去的动态美。而在群舞中,蝴蝶们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只是自然而然地舞蹈着。 最后,诗人以“吴王花草滕王笔,千载风流敌楚骚。”总结了全诗。他赞美蝴蝶的美丽翩翩,认为即使是吴王的花草,滕王的笔墨也难以描绘出它们的风采;而那些流传千古的风流人物,如屈原等,也无法与蝴蝶相比拟。这里,诗人通过对蝴蝶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80年至122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葛天民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他在青年时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放弃了仕途,转而投身文学创作。在这段时间里,葛天民游历了江南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抒发心中的感慨。 《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蝴蝶飞舞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葛天民的个性和才情,使他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