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
万顷波中独钓身,短仓低屋旧丝纶。
自怜清夜歌明月,谁共沧洲采白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阔的海波中独自垂钓的身影,小船低矮的房屋承载着旧时的渔网。
可怜那清凉的夜晚歌唱着明亮的月亮,谁又能与我一同欣赏这沧海的美景、采摘白色的浮萍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万顷波中独钓身" 注释:"万顷波"形容大海或湖泊的面积广大,"独钓"指独自垂钓,表达诗人在宽广的水域独自钓鱼的情景。
2. "短舱低屋旧丝纶" 注释:"短舱"指渔船,"低屋"代指简陋的小船,"旧丝纶"指旧的渔线,描述了诗人所乘坐的船只及其设备。
3. "自怜清夜歌明月" 注释:"自怜"表示自我怜悯,"清夜"指宁静的夜晚,"歌明月"指吟唱赞美明月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赏月和抒发感慨的心情。
4. "谁共沧洲采白苹" 注释:"谁共"即与谁一起,"沧洲"指滨海的地方,"采白苹"指采集白色萍果,此处借指海边的劳作场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人共享海上美景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小舟》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描绘渔村生活的诗作。诗中的“万顷波中独钓身”描绘了在广阔的水域中,一位垂钓者独自驾舟垂钓的景象。“短舱低屋旧丝纶”则是对渔船和渔具的描绘,展现出渔民朴素而纯朴的生活。
“自怜清夜歌明月,谁共沧洲采白苹”两句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的欣赏,以及对知音难求的感慨。这种情感与陆游的“人生得闲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舟》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左右。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诗人在小舟上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人南侵,战火不断。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成为了许多文人的避风港。葛天民就是这个时期的文人之一,他出生于浙江一带,对江南水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葛天民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原本是一名书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