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行乐却望北山
霜高群木落,湖上数峰秋。
野笛归牛径,烟蓑宿鹭洲。
望中多隠约,佳处小迟留。
百岁无虚日,能堪几度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霜露降下,树木纷纷凋落,湖面映衬着秋天的山峰。
牧童吹着笛子沿着乡间小路归来,白鹭披着烟雾似的蓑衣在洲渚上歇息。
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在这里得以实现,暂且放慢脚步,慢慢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人生百年,这样的日子屈指可数,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游历呢?
去完善
释义
1. 霜高:指秋天的霜降得很高。
2. 群木落:许多树木的叶子都落了下来。
3. 湖上数峰秋:在湖面上可以看到几座山峰的美景,正是秋天的时候。
4. 野笛:乡村田野里的笛声。
5. 归牛径:小牛回到自家的路上。
6. 烟蓑:用烟雾笼罩着的蓑衣。这里指的是穿着蓑衣的渔夫。
7. 宿鹭洲:白鹭在湖中小岛上休息过夜的地方。
8. 望中多隐约:从远处望去,景色若隐若现。
9. 佳处小迟留:在美景的地方稍微停留一下。
10. 百岁无虚日:活到一百岁的时候没有一天是虚度光阴的。
11. 能堪几度游: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游玩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田园画卷:高高的白霜、飘落的花朵、湖边的山峰和悠闲的耕牛。作者巧妙地通过“野笛”和“烟蓑”两个意象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而诗中的“望中多隠约,佳处小迟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以及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出浓厚的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峰行乐却望北山》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葛天民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曾在地方担任官职,后因厌倦官场黑暗,辞官回乡,过上隐逸的生活。这首《小峰行乐却望北山》就是他在归隐生活中创作的。
在葛天民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崇尚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向往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葛天民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如《小峰行乐却望北山》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