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泉招饮次日乃生朝
平生南磵古遗民,初度招呼我辈人。
每听谑谈须绝倒,极知老气政轮囷。
杯盘满坐添灯火,儿女成行劝主宾。
但愿吾侪似梅柳,年年相见一回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是:
我一生都在南涧这个古老的地方生活,初次见面便热情地招待我们。每当听到幽默的谈话,我都会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这位长者非常有智慧,但他的谦虚让人更加敬佩。
他的家里摆满了各种菜肴和酒水,点亮了所有的灯,孩子们排队给客人们敬酒。我只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像春天的梅树和柳树那样,每年都能在这样的场合相聚一次,感受新的喜悦。
去完善
释义
1. "涧泉":指涧泉寺,位于浙江杭州。
2. "生朝":生日。
3. "南磵":地名,位于浙江杭州附近。
4. "遗民":此处指隐逸之人。
5. "绝倒":形容大笑不已。
6. "老气":老年人的威望和气概。
7. "政":通假字,同“正”。
8. "轮囷":形容树木弯曲。此处形容老年人威望和气概的丰富。
9. "杯盘":指酒席。
10. "添灯火":指增加灯火,表示热闹。
11. "儿女成行":指子女众多。
12. "劝主宾":指子女向客人敬酒。
13. "梅柳":梅花和柳树,比喻长寿、美丽。
14. "相见一回新":指每年都庆祝生日,表示珍惜时光。
去完善
赏析
《涧泉招饮次日乃生朝》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期望。
首先,诗的开头“平生南磵古遗民,初度招呼我辈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即他是南磵的一位遗民。这里的“遗民”并非指失去国土的人民,而是指那些保留着古老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人。而“初度”则是指生日。这两句诗意味着在诗人的生辰这一天,他邀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
接着,诗人通过“每听谑谈须绝倒,极知老气政轮囷”,描述了友人们的对话和氛围。其中,“谑谈”指的是开玩笑、逗趣的话语,“绝倒”则是形容笑得前俯后仰的样子;“老气”表示老练的气质或风范,“轮囷”则形容曲折迂回。这些词语共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氛围。
然后,在“杯盘满坐添灯火,儿女成行劝主宾”这一联中,诗人描述了宴会的场景。他用“杯盘满坐”来形容筵席的热闹,用“添灯火”来表达烛光的温馨。同时,他还通过“儿女成行劝主宾”刻画了家中晚辈向客人敬酒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气氛。
最后,诗人以“但愿吾侪似梅柳,年年相见一回新”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期许。在这里,“梅柳”代表的是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诗人希望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如同春天的梅柳一样,每年都能迎来新的生机,友谊长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涧泉招饮次日乃生朝》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葛天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原是书生,但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家道中落。后来,他投身军旅,但在军队中也未能得到重用。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世态炎凉,人生无常。
同时期,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局势紧张。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民间疾苦重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葛天民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葛天民通过对涧泉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用隐喻的手法,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这首诗歌成为了葛天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展示了他在艰难岁月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