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紫芝
九月离东嘉,长安了岁华。
未登杨子渡,先访葛翁家。
天作今朝雪,灯开昨夜花。
一杯能强饮,不必问丹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9月离开东嘉,10月才到长安,体验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还没来得及过扬子江,就先拜访了葛洪的家。下雪是天降的美景,开灯照亮了夜晚的温馨。喝一杯美酒,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寻找长生不老药。
去完善
释义
1. 东嘉:地名,即今天的浙江省温州市。
2. 长安:古都城名,此处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3. 杨子渡:长江下游的一座古渡口,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附近。
4. 葛翁:对葛洪的尊称,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拜访友人、感怀岁月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九月份离开东嘉(今浙江乐清)前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度过年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的感慨。诗人提到尚未登上杨子渡(位于长江下游的渡口)就先拜访了葛翁的家,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情感。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和家中的温馨场景,如“天作今朝雪”暗示了季节的变化,“灯开昨夜花”则表现了家中的温暖和舒适。最后,诗人提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只需要一杯美酒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不需要去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之道——“一杯能强饮,不必问丹砂”。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岁月和生活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赵紫芝》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约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要应对金国和蒙古的侵扰,对内则面临着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葛天民作为一名南宋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也比较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赵紫芝是葛天民的好友,两人时常相互唱和,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在《答赵紫芝》这首诗中,葛天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用“梅雨山家篱落边”来形容自己宁静的田园生活,用“待汝诗成唤酒杯”来表达与朋友共享诗文之美的喜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