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子钧滩
泽国茫茫水接天,孰云无法与人传。
见成风月难回避,尽在华亭一钓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观和人在其中融入的故事的诗句。诗意可以这样翻译:“一片水乡,水天相接,谁能说不能与人分享这美丽的景色?眼前的美好风景难以逃避,它们都浓缩在一艘华亭的小船上垂钓者身上。”
去完善
释义
1. 泽国:指地势低洼,河流湖泊众多的地区,这里借指水乡。
2. 孰云:谁说过,表示质疑或否定。
3. 法:技艺、方法。
4. 与(yù)人传:给予别人传授。
5. 见成:现成的,已经形成的。
6. 华亭:位于今上海松江的华亭湖,此处代指江南水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人生哲理的诗词。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生活的变幻无常,以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困境。他以泽国为背景,广阔的水域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渺无边际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同时,诗中的“无法与人传”表达了人生虽然有许多苦难和挑战,但总有智慧和方法去面对和解决。最后,诗人借华亭的钓鱼船,传达出即使在困境之中,也可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如欣赏风和月的美景。整首诗格调高远,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船子钧滩》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描绘长江三峡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葛天民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曾游学于江南各地,后入仕为官。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屡次遭受贬谪。在这样一个人生际遇下,他选择了辞官归隐,专注于文学创作,以诗歌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局势相对稳定。而长江三峡作为连接江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葛天民在此背景下,乘船游览三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