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诚斋
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鱍鱍。
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
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独有杨诚斋。
才名万古付公论,风月四时输好怀。
知公别具顶门窍,参得彻兮吟得到。
赵州禅在口皮边,渊明诗写胸中妙。
用则致君尧舜前,舍时便灌庐陵园。
六十四卦只两画,三百五篇惟一言。
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
但知拚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
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
玉川后身却不怪,乐天再世尤能奇。
隔千里兮共明月,何似寒灰相对拨。
公亦何须要我知,我只欠公头上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参禅和学诗没有两全之法,就像让死蛇舞动自如。
气正风清心高气傲,即便吹毛求疵也能泰然自若。
生活熟语却非矫揉造作,近代唯杨诚斋一人而已。
千古流传的评价应由公论,四季风光只能增添乐趣。
我知道你有个顶门的窍门,钻研深入才能吟咏得出。
赵州的禅意流于嘴边,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内心的奥妙。
用在国家大事上可辅佐君王,在田园生活中也可陶冶性情。
易经的六十四卦不过是两个符号,三百五十篇诗歌也不过是一句真情。
我和诚斋有些许交情,并不关心他的官职。
只知道他甘受贫病七十载,犹如铁打的脊梁,磐石般的心志。
从未向人低头、未曾在困难面前皱眉,写诗而非作文。
白居易转世却不觉奇怪,而李贺重生更加出人意表。
相隔千里共享明月,如同炉灰两相对视。
你也不需要我的认可,我只欠你头发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1. 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直觉或顿悟达到解脱。
2. 学诗:学习写诗的技巧。
3. 两法:两种方法或途径。
4. 死蛇解弄活鱍鱍:这里把“死蛇”比喻为诗歌创作的僵化形式,而“活鱍鱍”是活灵活现的样子。整句话意思是抛弃诗歌创作的刻板形式,让诗歌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力。
5. 气正心空眼自高:形容诗人具有正直的品质、淡泊的心境和高尚的眼光。
6. 吹毛不动全生杀:源自《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说庖丁解剖牛体,刀子碰到骨头就停下,等待骨头的自然分离。这句诗句借喻指诗人对诗歌创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7. 生机熟语却不俳:这句话表示杨诚斋的诗既有生活气息,又能娴熟运用语言,但不流于庸俗。
8. 杨诚斋: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号诚斋。
9. 才名万古付公论:这句诗句意味着杨万里的才华和名声将永远留给后世去公正评价。
10. 好怀:美好的心情。
11. 顶门窍:禅宗术语,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智慧。
12. 赵州禅:禅宗南宗的五家之一,以赵州从谂禅师为代表。
13. 渊明诗:指南朝诗人陶渊明的诗歌。
14. 致君尧舜前:这里的“尧舜”指的是古代两位著名的贤君。这里用“尧舜”来赞美杨诚斋在担任官员期间尽忠职守,为国家贡献力量。
15. 舍时便灌庐陵园:这句诗句意味着杨诚斋在闲暇之时也会关注农田水利等民生问题。
16. 六十四卦:易经的卦象共有六十四种。
17. 三百五篇:指《诗经》中全部诗篇共计三百零五篇。
18. 玉川后身:唐代诗人卢仝,因与杨诚斋有相似之处,这里把卢仝比作杨诚斋的前世。
19. 乐天再世:这里用白居易作为参照物,称赞杨诚斋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20. 寒灰:冷却的灰烬。
21. 欠公头上发:意为作者自己曾向杨诚斋请教过。
去完善
赏析
《寄杨诚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写给另一位著名诗人杨诚斋(杨万里)的。在这首诗中,葛天民对杨诚斋的诗才和品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鱍鱍”,是说写诗与参禅并无特殊方法,关键在于将死的主题赋予生命力。颔联“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形容杨诚斋诗歌境界之高,且他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淡定的心境,不为外物所动。
颈联“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独有杨诚斋”,指出杨诚斋善于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以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流于俗套。尾联“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表示作者虽然与杨诚斋有交集,但对他的政绩并不了解,只知其才华横溢。
这首诗通过赞美杨诚斋的诗才和品行,表达了作者对其敬仰之情,同时展示出葛天民本人也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杨诚斋》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过去近60年,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然而,此诗却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杨万里(号诚斋)的思念之情以及共同奋斗的决心。
葛天民自幼生活在战乱之中,早年曾投笔从戎,抗击金兵。他后半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曾任国子监祭酒、太学博士等职。这首诗正是他在光宗朝任职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加深,而葛天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对时局忧心忡忡。他怀念曾经的挚友杨诚斋,希望通过诗歌表达两人共度时艰的信念和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