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白右
长安唯白石,与我最相关。
每到难逢面,翻思懒下山。
欲归愁路远,小住待君还。
尽日看幽桂,无人似我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安只喜欢白石,和我最为密切。
每次想要见到他却难以如愿,反而让我更加思念不愿下山。
想要回去却担心路途遥远,只能暂时停留等待他归来。
整天观赏幽静的桂花,没有人能像我这样清闲。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代中国首都,这里泛指帝都或京城。
2. 白右:人名,此处作者提及的友人。
3. 难逢面:指难以见到面,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 翻思:指反复思考。
5. 懒下山:比喻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希望过上宁静的生活。
6. 欲归:想回家,这里指回到诗人自己的故乡。
7. 愁路远:表示回乡之路漫长且充满忧虑。
8. 小住:短暂的停留。
9. 待君还:等待友人归来。
10. 尽日:整日,整天。
11. 看幽桂:观赏桂花,这里的幽桂寓意远离尘世纷扰的高洁品质。
去完善
赏析
《重访白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白右”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对其住所的留恋之情。首联点明了诗人在长安的唯一朋友就是白右,表达了他俩之间的深厚交情。接着,诗人提到每次想去探访白右时,却总是难以如愿,这使得他不禁思念起这位朋友,甚至连下山的意愿都减弱了。
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忧虑,以及他希望短暂停留等待白右回家的愿望。这一联将诗人对于友情的渴望以及对道路的困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颈联诗人以“尽日看幽桂,无人似我闲”作为结尾,意味着尽管在友人家中,周围风景优美、环境静谧,但由于没有朋友的陪伴,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义。这种对于友人无法忘怀的情感表露无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访白右》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与金、蒙古等国家长期战争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葛天民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原本是一位普通的书生,后因才华出众而被选拔为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官僚腐败严重,使他感到失望和无奈。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挫折后,葛天民决定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金、蒙古等国的侵略使南宋的领土逐渐缩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如辛弃疾、陆游等著名诗人。而葛天民则选择了避世隐居,以田园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重访白右》正是葛天民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之一。这首诗通过对故地重访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