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
我本田夫作比丘,也知骑马胜骑牛。
如今马上看山色,不似骑牛得自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是田间农夫来做和尚,也知道骑马胜过骑牛。现在在马背上欣赏风景,却没有骑牛时那么自由自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本田夫:指的是葛天民,南宋诗人,原为农民。
2. 比丘:是梵语的音译,即比丘尼的略称,这里是指和尚。
3. 马:马匹,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4. 骑牛:指骑自行车。
5. 自由:不受拘束,无约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看山”,实际是在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自己的期许。诗人以田夫自居,借用了“比丘”这一佛教用语,形象地表现出自己曾经朴素的生活状态。诗人在第二句中提出“骑马胜骑牛”,点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享受了“马上看山色”的风光之后,诗人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和不自由,这与之前他心目中的“胜骑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显得格外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山》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题画诗,收录于《全宋诗》卷三十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葛天民生活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葛天民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他曾在官场任职,后因厌倦世俗纷争而辞官归隐,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葛天民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的画卷,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这首《看山》正是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