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日
小巷春阴独掩扉,峭寒著尽过冬衣。
老来情绪无多子,禁得梅花似雪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午后的小巷中,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影子,我独自漫步在小径上。虽然已是春天,但气温依然有些寒冷,我不禁穿上了厚厚的冬衣来抵挡这微凉的峭风。
年纪渐长,我的情绪也变得平和而简单,仿佛那些纷繁复杂的往事都已经远离了我。此刻,我能感受到的是那漫天的梅花如雪花般飘散,那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气氛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小巷: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小镇街道。
2. 春阴:春天的阴影或阴凉处,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
3. 独掩扉:独自关闭家门。
4. 峭寒:寒冷的空气,使人感到寒冷而难受。
5. 著尽过冬衣:穿上了过冬的衣物。
6. 老来:老年的时候。
7. 情绪无多子:心情起伏不大,平静的状态。
8. 禁得:忍受得住。
9. 梅花似雪飞:形容梅花盛开时如同雪花飞舞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人以“小巷春阴独掩扉”开篇,通过描述小巷的春日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春阴”是指春天的阴暗天气,而“独掩扉”则暗示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小巷中的情景。
接着,诗人用“峭寒著尽过冬衣”来形容冬天的寒冷仍然残留在衣物上,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峭寒”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气氛,而“著尽过冬衣”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老来情绪无多子,禁得梅花似雪飞”为主题,表达了自己老年时的感慨和对梅花的赞美。这里的“无多子”是诗人自嘲自己年老时情绪的淡薄,而“禁得梅花似雪飞”则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雪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美丽与坚韧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月二日》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春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创作背景如下:
1. 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但从题目《正月二日》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新春之际创作的。
2. 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葛天民(约1168-1241),字无怀,号横塘老人,浙江湖州人。他年轻时曾参军,后因战乱回到家乡。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葛天民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关注时事,另一方面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对故乡和生活的热爱。
3.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金兵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抗金斗争,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优秀文学作品。葛天民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深受时代影响,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众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