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夜归
陌上红尘歇,湖中翠霭生。
定钟山寺迥,新月夜船清。
蛙乱鸣方急,鸥闲睡不惊。
儿曹知我到,认得打门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乡间小路上人群熙熙攘攘,湖泊中翠绿的雾气弥漫。钟声在山寺中回荡,夜色中月亮与新生的船只相互辉映。青蛙争相鸣叫,显得有些慌乱;海鸥悠闲地睡着,并不被喧嚣所打扰。孩子们知道我来了,他们熟悉那敲门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湖上夜归》注释:
1. 陌上:田间的小路。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野。
2. 红尘:繁闹的市区,繁华的生活景象。
3. 翠霭:青翠的云气,形容湖边清新宁静的环境。
4. 定钟:佛寺中报时的钟声。
5. 山寺:位于山间的寺庙。
6. 迥:远。
7. 新月:初升的月亮。
8. 夜船:夜晚行驶的船。
9. 蛙乱鸣:青蛙喧闹地叫着。
10. 方急:正是声音最为热闹的时候。
11. 鸥闲睡:海鸥悠闲地在睡觉。
12. 不惊:没有受到打扰。
13. 儿曹:孩子们。
14. 认得:能够识别出。
15. 打门声:敲门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湖上夜归》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回到湖边的情景。首联“陌上红尘歇,湖中翠霭生”表现了诗人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宁静的湖边,呈现出一幅由闹到静的过渡画面。颔联“定钟山寺迥,新月夜船清”描绘了诗人在船上欣赏夜景,远处的钟声和清澈的新月相映成趣,为诗作增添了悠然的氛围。颈联“蛙乱鸣方急,鸥闲睡不惊”则通过对蛙声喧闹与鸥鸟安睡的对比,展现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尾联“儿曹知我到,认得打门声”抒发了诗人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全诗层次分明,动静相宜,展示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夜归》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西湖夜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左右,此时正处于南宋时期,是南宋中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宋中兴四将:岳飞、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而葛天民正是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