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耕疲乏一犁春雨图
耿耿思田舍,修修倚钓竿。
一犁歌短阙,十口饭长安。
老觉驱驰倦,生知稼穑难。
画图诗卷在,留与后人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思念着家乡的田地,安心地靠着钓鱼竿。
一首短诗如同耕犁,使得大家都温饱安康。
年老时感到疲惫,一生都深知农耕的艰辛。
记录下这美好画卷的诗篇,留给后世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耿耿:形容忧心忡忡的样子。
2. 修修:高耸直立的样子。
3. 短阙:犹短歌,歌词篇幅较短的歌曲。
4. 十口饭长安:比喻生计艰难。十口之家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算不易。
5. 驱驰:意为奔走,形容辛劳。
6. 稼穑:指农业生产劳动。
7. 留与后人看:留下画作及诗篇供后代观赏评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辛勤耕耘、诗人感慨之作的诗。诗人以“耿耿思田舍”开篇,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紧接着,他以“修修倚钓竿”描述了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农民辛勤耕耘的身影。接下来的“一犁歌短阙,十口饭长安”,则是通过对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对他们家庭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深深同情。
“老觉驱驰倦,生知稼穑难”,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觉得奔波劳碌的疲倦;而耕种的艰辛也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诗人在这一联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年老和年轻、耕种之苦和人生哲理串联起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
最后两句“画图诗卷在,留与后人看”,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能通过这幅画和文字,记录下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让后世的人们了解和理解这种艰辛的生活。同时,也寄托着诗人期待自己能成为一个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谢耕疲乏一犁春雨图》是南宋诗人葛天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春雨中辛勤耕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赞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地处水乡,农业生产相对较为发达,农民的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诗人葛天民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了解民间疾苦。他对农民的艰辛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农民在春雨中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赞美。
在葛天民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十分繁荣。许多诗人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农业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