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越怀亲
高帝陵边我故庐,白云惨淡带苍梧。
归心政与江流动,更著青山隔岸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祖皇帝的陵墓旁边,我的故居仍在那里,白色的云朵低垂笼罩着苍梧山。我的心早已飞向家乡,正如同江水滚滚向前一样,但更让我感受到家的呼唤的是那对岸巍峨的青山。
去完善
释义
1. 高帝陵:这里指代的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2. 故庐:即故居,旧居。
3. 白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
4. 苍梧: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靠近九嶷山。
5. 归心:思乡的心情。
6. 江流:长江。
7. 著:附着,带有。
8. 青山:此处指的是青翠的山峦。
9. 隔岸:隔河,两岸之间。
去完善
赏析
《望越怀亲》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幅苍茫而深沉的画面。
首句“高帝陵边我故庐”,作者以高帝陵作为自己故宅的参照物,意味着他与家乡相隔遥远,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陵墓的高大威严与故宅的亲切温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次句“白云惨淡带苍梧”,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蓝天白云、山川相间的壮丽景色。其中“苍梧”是指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境内,是长江与黄河的分界线之一。这里,作者将苍梧山与白云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故乡风光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归心政与江流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如同江水般涌动不息。其中“政与”表示“正像”的意思,形象地传达了作者思乡的迫切心情。
最后一句“更著青山隔岸呼”,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作者与故乡之间的阻隔——一座青山横亘在河岸两边。这里的“呼”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生命感,使之成为作者与家人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回乡之路的艰难。
总之,《望越怀亲》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越怀亲》是南宋诗人葛天民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葛天民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也颇具影响力,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力为人们所称颂。
在创作《望越怀亲》时,葛天民身处异乡,远离家乡亲人。这种背井离乡的境遇使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与此同时,南宋末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这也让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