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
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然来到山顶,兴致无限高涨,唯有山僧的画笔最为擅长。绿意盎然的小径上,阳光明媚,主人犹在;紫色的菊花开得正艳,秋天的谢公府邸显得空空荡荡。花瓣飘落在江畔,月亮照耀着湘江;遗落的玉佩散发着香气,洛水边的风吹拂而过。我欲与这静谧的时光结成盟约,不愿离去,忘却烦恼,与画作中的灵魂相互对视。
去完善
释义
1. 偶来:偶然来到此地。
2. 绝顶:指山的最高峰,这里代指山寺所在的高山。
3. 兴:兴趣、兴致。
4. 独:唯独、特别。
5. 工:技艺高超、精巧。
6. 绿径:绿色的竹径,此处形容竹林的景色。
7. 日长:白天变长,表示季节是夏季或春季。
8. 袁户:指袁闳,东汉学者,家贫无置锥之地,读书于露天之下。此处比喻贫寒而勤奋之人。
9. 紫荃:紫色的香草,比喻高洁的品质。
10. 秋晚:秋天的尾声,深秋时节。
11. 谢庭:晋代谢家的子弟世称“谢家”,此处借指雅士聚会的地方。
12. 离花:凋落的花朵,这里指兰花。
13. 湘江月:湘江边的月亮,泛指南方美丽的夜景。
14. 遗珮:古人佩戴的香草,这里指兰花的高贵气质。
15. 洛浦风:洛水边的微风,泛指北方的清新空气。
16. 欲结岁寒盟不去:想要与岁月寒暑共度时光,永远不离开。
17.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之心,这里指与山寺僧人一样淡泊名利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山寺僧人共同欣赏一幅兰花竹子的画作时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在山顶与山中僧人对画赞赏不已,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颔联通过对比写出自然的季节变化,以及生命的繁荣和衰败,这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颈联中,诗人借湘江之月和洛水之风,暗示画中兰花翠竹的超凡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此清修之意,忘却世俗纷扰,与画中景物共同品味岁月的美好。整首诗以画为引子,展开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入思考,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寺律僧画兰竹图》是南宋诗人牟融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日益繁荣。
诗人牟融在晚年时曾担任朝官,后因故退居山寺,过着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律僧结交,共同探讨绘画艺术。在他的笔下,律僧的兰竹图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此外,宋光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盛世,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书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在这种背景下,牟融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